忠县人民政府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公开>基层政务公开>重大建设项目领域>实施信息>施工有关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公开>基层政务公开>重大建设项目领域>实施信息>施工有关信息
[ 索引号 ]
115002337116294894/2022-0009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工业、信息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2-06-21
[ 发布日期 ]
2022-06-21

奋蹄扬鞭生产忙 按下发展“快进键”

字号:
分享:

极达鑫:工人加班加点装配空调

天地药业:员工安装新设备

重庆瑞竹:工人在对位矫正模具

特瑞新能源:工人在浇筑设备基础


编者按:2022年,是忠县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今年以来,全县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劲和干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我们着力壮大特瑞新能源等企业规模,完善锂电池产业链,打造重庆最大锂电材料基地;有序承接化学原料药产业转移,创建市级化学原料药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国家级化学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发展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等产品,打造国内先进高端机床制造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柑橘、笋竹、生猪等产值亿元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做大橙汁加工品牌;持续推动机制砂石、水泥、装配式建筑等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市级绿色建材示范基地。

在忠县工业园区里,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随处可见。

特瑞新能源

生产车间忙 产品零库存

6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年产10万吨高端磷酸铁锂项目(重庆特瑞三期)施工现场,正好碰上忠县有名的工匠张辉在使用氩弧焊机作业。十几分钟后,冻干机上的一个阀门零件便焊接好了。

“平时忙吗?”瞅准他准备焊接下一个零件的空隙,记者问道。

张辉起身拿起桌上一沓设计图纸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每天能接到几十张图纸,根据每张图纸,要焊接十几个到数十个不等的零部件。

“得抓紧完成任务,7月底要投产啊!”张辉简单做了介绍,又继续埋头工作。

重庆特瑞新能源分三期建设,一期二期已经投产。在已经投产的一期、二期生产车间,记者注意到,300多名员工忙碌在各自的岗位,生产设备轰隆作响,装载机往来穿梭。

“公司现在是建设忙,生产忙,客户考察忙。”重庆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本立带着记者在厂房转悠时,手机响个不停。

范本立介绍,特瑞新能源主导产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深受客户青睐,近年来市场占有率排名国内第六至八名,生产出的产品供不应求。以前客户多为行业内中、大型企业,现在客户都是行业龙头企业。

重庆特瑞新能源作为我县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准确把握住了市场风向。

范本立告诉记者,重庆特瑞新能源2021年度订单充裕,产品供不应求,销售收入成倍增长,公司产品零库存状态,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上市工作。

忠县医药产业园项目

设备安装忙不停

一栋栋崭新的厂房,干净整洁的地面,来回穿梭的运输车辆……6月18日,记者来到新兴际华天地药业忠县医药产业园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幅忙碌的图画映入眼帘。

而一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

“幸亏有政府出面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项目才推动得这么快。”说起项目推进过程,项目负责人许学东充满感激。

在厂房的各个车间里,都摆满了新设备。工人手拿钳子、扳手等工具,正在安装机器。

“今天是周六,你们都不休息?”记者问。

“连续两个月没休息了,9月份就要试生产,得抓紧赶工期。”面对记者的疑惑,有工人回应。

忠县医药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分三期建设。目前建设的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14亿元,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建成化学药品制剂、化学药品原料药(含医药中间体)全产业链,建设生产线18条,年产能3000吨。

“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预计今年9月联动调试。”谈起未来,许学东信心十足,“未来年产值20亿元不成问题。”

三一绿建

开足马力 满负荷生产

6月18日早上8点不到,三一绿建(重庆)实业有限公司工人已早早地赶到了生产车间,做好了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随着车间经理一声“开工”,清扫模台、边模安装、水电预埋、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各条生产线全体开动,生产设备集体运转。

工人徐燕是去年到该公司工作的一名新员工。她说:“这几天特别忙,晚上都加班赶订单,不过公司也给我们准备了很好的伙食,还有加班工资。”

三一绿建是我县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位于忠县乌杨工业园区,是西南最大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主要生产建筑工业化PC构件、外墙保温一体板和轻质隔墙板等产品,产品绿色、环保、性价比高,市场口碑良好。

今年以来,公司的订单已经排满。为满足市场供应,这几天,工人们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许多员工放弃了休息时间,鼓足干劲,确保完成订单任务。

员工在生产车间忙碌,公司老总也没有闲着。

“我每天都接到好几个客户的催货电话,需要不停地向他们解释原因,还要适时按轻重缓急安排发货。”公司副总经理周康伦接完客商电话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已经签订PC销售合同5万余立方,已完成交货近3万立方,还差2万余立方。”

2021年,三一绿建产值约1亿元。对2022年的产值,周康伦充满信心。目前有10万立方米订单正在签约或洽谈之中,项目覆盖重庆主城、忠县、长寿、丰都、万州、开州、石柱、梁平等地。

重庆海螺水泥

一场激烈的“检修仗”

“一二,加油!一二,加油!”6月16日下午2点,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分厂生产现场,一场激烈的“检修仗”正在进行。

项目负责人张浩正指挥检修人员使用倒链(一种起重工具)拖拽电机,因空间狭窄,无法使用吊车,只能采用人工拽拉。在一声声“一二,加油!”的口令中,十多人齐心协力,轮番上阵。

豆大的汗珠顺着工人们的脸颊流下,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可谁也顾不上擦拭一下。电机缓慢地移动着,一点一点地向目的地靠拢。12分钟后,5吨重的电机终于安置到位。

这是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号生产线今年第一次检修。张浩和工友们接到的任务是24小时内必须完成任务。如此短的工期,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硬仗”。面对艰巨的任务,检修师傅们丝毫没有叫苦叫累。他们知道,作为一个“海螺人”,能为公司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既是责任更是荣幸。

重庆海螺,在忠县几乎家喻户晓。

“截至目前,我们公司是忠县范围内贡献税收最多、解决就业人员最多的工业企业。”聊起所在的公司,检修员杨飞脸上写满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成果,推动更高质量转型发展。近年来,忠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招大商、大招商”“兑现比承诺更重要”等招商理念,早已成为忠县人的共识并深入人心。

2008年7月,重庆海螺的入驻,给忠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

“我们公司投产以来至去年7月,已实现工业总产值198亿元,缴纳各类税费25亿元。”说起公司,参与检修的海螺水泥制造分厂厂长易军关不住话匣子,“现在公司有三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并配套建有12.7公里的皮带廊道与6个码头专用泊位,解决就业720余人。”

“我们仅前年就纳税4个亿,是县里典型的纳税大户,要多给我们公司做宣传哦。”技术员张明一席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开干!”张浩一声命令,所有人停止了短暂的休息,立马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天辉能源

一次热闹的业务推进会

“发言要干脆利落,多谈问题和打算,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10分钟……”6月18日上午9时,重庆天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一场热闹的业务推进会正在召开。

会议室里,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销售部、生产部、行政部等负责人逐一发言查不足、说对策、谈打算。

“截至5月份,我们公司完成产值9000万元,销售收入5000万元,今年的目标是完成产值2.4亿元,离目标任务还有一定差距……”负责销售部工作的院证许谈起今年销售情况,对相关数据“一口清”。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订单不理想。好在6月份接了几笔大单,目前4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可日产50万支锂电池。”生产部负责人通报了今年生产情况,谈起了下半年的生产打算。

“问题和措施说得不够详细,特别是下一步工作打算……”听了生产部和销售部负责人的发言,公司总经理李天辉点评道。

…………

这次业务推进会开了足足两个小时。

开会的同时,在公司另一头的生产车间,机器设备正快速运转,几十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对锂离子电池注液、封口、检测、装盒……大家分工合作,配合默契。一筐筐崭新的电池在包装车间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重庆天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动力圆柱型锂离子电池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公司于2017年9月入驻忠县,目前已拥有发明、实用新型等专利10余项。未来3年,公司将实现年产值6亿元,解决就业360人。

“今天的会议比以往开得长一些,希望大家在下次的业务推进会上,做好前期的调研和充分准备,力争开个高效的短会!”公司总经理李天辉总结发言时提醒,“企业的主要精力是抓生产和销售,但应该开的会议,必须得开。”

“大家始终牢记,抓生产、促销售是首要任务,同时要盯紧质量和安全问题,力争今年实现产值1.8亿元。”总经理李天辉最后总结道。

极达鑫

加班加点 确保按时供货

“立马装箱,抓紧时间把第一批货发出去,必须按时完成客户的订单。”6月15日,在极达鑫环境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成品车间,看着刚从生产线下来的一批产品,公司总经理王亚转过身,向跟在后面的销售经理嘱咐,要在第一时间内将产品运往上海交付给客户。

极达鑫是一家集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集成式产品制造企业,主要生产专用空调、特种空调系统,是我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18年8月落户忠县,2019年3月投产。主要产品有专用空调系列产品、不锈钢蒸气盘管、冷媒盘管、保温面板等整机或核心零配件。

一个星期前,公司接了一笔500万元的订单,要求6月底前交货。公司总经理既喜又忧,担心在短时间内无法按时完成。

“没想到工人们很给力!加班加点一个星期就生产出第一批产品。”看着忙碌的生产流水线,王亚热情地带记者深入了解。

记者跟随王亚走进各生产车间,开卷、折弯、焊接、打磨、发泡、冲压、激光切割……流水线上,100余名一线工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预计今年的产值将实现2亿元。”王亚粗略估算了一下。他告诉记者,该公司的产品一直很受市场青睐,尤其在2020年2月疫情期间,公司参与了武汉雷神山医院部分空调设备生产援建任务。公司产品远销印尼、埃及、越南、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公司还与美的空调、宁德时代、浙江捷丰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年就实现产值2.5亿元。”王亚自豪地说。

忠润能源

生产建设两手抓两手硬

6月16日下午3时,烈日当头。

忠县乌杨工业园区忠县页岩气液化储备调峰及综合利用项目二期施工现场,多辆吊车和1辆铲车正在来回作业。几个年轻的测量人员冒着扑面的热浪,支起架子认真地测绘。

“我们计划今年9月投产,所以得抓紧赶工期。”项目现场负责人刘斌的脸被烈日炙烤得通红,他一边用衣袖拭着脸上的汗水一边介绍,“这个项目是重庆市重点建设项目,属国家鼓励发展类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约10亿元。一期日处理60万方页岩气液化生产线已经投产。二期建成后总共可日处理160万方页岩气液化,年产LNG约36万吨。”

正在施工的工人告诉记者,忠润二期从项目开工以来,一直抢抓工期,争分夺秒,从春节开工到现在没放过假。

“累是有点累,但有活干,再累也值得。”这名工人笑着说,“我不是说大话,项目早点投产,对我们忠县是好事。”

“这个项目达产后一年就可实现营业收入超20亿元、税收约2亿元。县里很重视,我们也希望早点建成投产。”忠润能源公司生产副总杨跃接过话茬,“目前已经完成压缩机厂房、循环水装置、管廊桥架、设备框架的主体安装,已安装设备约50台。”

另一边是已经投产的一期项目——日处理60万方页岩气液化生产线。技术员邹元春正拿着测温枪在线上检查设备,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期项目自2021年9月投产以来,已安全、稳定、高效、满负荷运行279天。生产产品(LNG)超10万吨,营业收入超5亿元。”谈起一期项目的情况,公司生产部长杨强一脸欣慰,“我们现在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建设。”

重庆瑞竹

自动化助力转型升级

6月17日,记者来到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3号生产车间。偌大的车间里,记者只看到了4名工人在4条流水线上作业,而另外2名工人则坐在控制室里盯着监控设备。

干净整洁的厂房里,几台大型生产设备正在作业。这里没有紧张密集的劳动场面,只有机器的轰鸣声。

“整个生产过程,机器已经大幅替代人工。”发现记者准备一探究竟,重庆瑞竹公司行政负责人申龙热情介绍,公司今年投资2000多万元安装了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以前这样一个车间,需要现在3倍以上的生产工人。”

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已扎根忠县10余年,位于忠县乌杨工业园区,专注于竹制品的研发,建成原料示范基地5000亩,带动农民种植竹苗430万株约10余万亩。

“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后,多余的工人怎么办?”

“根据他们的意愿被安排到了原料示范基地务工。”面对记者的担忧,申龙给出了答案。

“我们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全竹纤维生产环保食品容器的企业。”申龙介绍,公司生产的竹纤维餐具使用后能自然分解并被土壤吸收,使用后回收用作肥料或制成育苗杯等产品,实现绿色生态循环发展。

“自动化生产,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还稳定了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申龙表示,今年公司被纳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拟上市企业培育计划。

今年前5个月,公司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随着新生产线的投产,预计今年产值将破亿元大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