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人民政府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部门>教育委员会>政务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委员会>政务活动

忠县教委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日期:2020-04-23
字号:
分享:

县委教育工委切实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履行主责主业,调整工作思路,分解目标责任,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


强化主体责任,夯实教育脱贫攻坚基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教育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及时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教育脱贫攻坚总体规划,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教育脱贫攻坚,为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定期召开工委会和主任办公会,研究解决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问题。二是选优配强扶贫队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党建资源,落实精准帮扶。为13个贫困村选派45名优秀干部,9名担任第一书记,12名担任“扶贫队长”,33名队员。其中党员干部31名,占比68.9%。机关干部89人对口帮扶洋渡镇154户建卡贫困户,3956名教师结对帮扶5240户建卡贫困户。三是全力促进增收脱贫。多形式、全方位宣传解读扶贫政策,提高贫困家庭自我发展意识。统筹县教委帮扶集团成员单位、县内学校力量,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持续帮扶。2019年扶贫日教育系统共捐款761.395万元。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积极推进“农校对接”,帮助洋渡镇金台、金竹、大关3个贫困村持续稳定增收。针对疫情期间生产发展难题、就业务工难题,采取提供后勤服务岗位、协调交通出行、提供技术支持、进行产业指导等方式,确保帮扶力度不减。


扩大教育覆盖面,保障贫困学生入学机会。一是狠抓控辍保学。坚持把控辍保学当作教育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经常性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控辍保学工作。精准核查建卡贫困户子女、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入学情况,高质量完成特殊群体学籍注册工作。通过入户劝返等方式督促适龄贫困儿童少年和失学贫困学生及时入学。落实责任,搞好部门联动,确保适龄贫困儿童少年不失学。二是关爱特殊群体。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相结合的特殊儿童就学体系,不断增加特殊贫困儿童入学机会。全县817名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60名,普教学校随班就读374名,送教上门145名,远程教育38名。强化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残疾学生公用经费按6000元/人/年拨付,充分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三是推行阳光招生政策。按照“统筹安排、就近入学”原则,建立健全政策公开、群众监督的招生工作制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渠道,广泛宣传招生政策,优先保障贫困生无障碍入学。全面实施“线上线下”双通道报名,有效规范招生行为。城区、乌杨街道、拔山镇小升初实行现场随机抽录,落实划片招生、就近入学。


落实精准资助,全力决胜教育脱贫攻坚。一是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联合乡镇、街道对3-20周岁建档立卡学生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并建立台帐。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学生资助“三个全覆盖”,用活用好每年2000万元教育扶贫资助资金,对低保、孤儿、残疾、建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兜底式”教育资助。落实各类学生资助资金共计1.36亿元,惠及学生12.6万人次,其中建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共4134.7万元,惠及学生近5万人,基本实现贫困学生上学“零负担”。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受理3806人,其中首次贷款1160人,贷款金额3001.5万元。生源地补充贷款受理125人,其中首贷58人,贷款金额91.1万元。二是广泛开展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大力实施贫困生关爱工程,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广泛参与的支教助学新格局。2019年大学新生入学资助192人次,资金12万元。泛海助学行动资助220人,资金110万元。三是大力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印发《忠县营养改善计划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民生监督工作方案》,落实领导、教师、家长陪餐制度和食堂“两荤两素一汤”菜品供应底线,免收贫困生生活费,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000余万元,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9万余人,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明显提升,学生营养状况显著改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