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人民政府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部门>教育委员会>政务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委员会>政务活动

忠县教育这十年_乌杨片区教育事业十年回顾

日期:2022-12-12
字号:
分享:

奋楫十年结硕果 春华秋实满园芳

乌杨街道,地处忠县南部,三峡库区腹地,距县城仅19公里。乌杨片区教育历史厚重,人文荟萃,是三国名将严颜、西晋太辅文立、明朝女将秦良玉的故乡,是重庆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乌杨阙”的发掘地,是全国重点镇及忠县移民生态工业园创业者的主阵地。

乌杨镇中塑胶操场

乌杨片区现有中学3所、小学7所、公(民)办幼儿园9所,951名学前儿童、5127名中小学生、468名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片区教育始终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教育发展之路,均衡优化教育资源,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地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乌杨小学校园文化墙

十年间,学生成长环境全面改善

十年来,为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乌杨片区各校齐心协力,系统谋划,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增进民生福祉,积极回应人民期待。先后实施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硬件设备设施、学校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信息化项目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实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全覆盖,图书及各类教育教学器材设备达到基本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正在逐步实现。十年间,乌杨片区教育事业累计获得各级财政投入达1.0138亿元,新建教学楼6栋、教师周转房6栋、学生公寓8栋、功能室2栋;升级改造塑胶操场、篮球场29366平方米、教室10144平方米、办公楼及师生宿舍2273.77平方米、校园文化墙及绿化5344平方米、师生食堂2322.44平方米、幼儿园1437.34平方米;添置多功能会议室12间、办公电脑147台、教学一体机176台、微机室21间、直饮水机82台、录播室1间、芭莎教室2间、特教室2间、禁毒室2间、标准5人制足球场1块。互联网接入率由35%提升到近100%,大班额问题得到全面化解。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危房、大通铺等问题基本解决,办学条件实现质的飞跃。蒲家小学的《山区小学变了模样》被媒体进行了专版报道,“最漂亮最安全的建筑在学校”被当地群众津津乐道,学生成长环境改善得到群众公认。

蒲家小学全貌鸟瞰图

同时,为支持辖区工业园区发展,街道中小学不断优化、简化特殊群体子女入学条件和办理手续,为园区职工家庭消除后顾之忧。目前,乌杨小学、乌杨镇中解决园区职工子女入学200余人;洋渡镇中、同合小学通过“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保障辖区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曹家小学、太集小学认真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真正把党的教育惠民工程办成民心工程;乌杨中学、洋渡小学切实做好劝返复学工作,确保辍学学生找得到、劝得回、留得住。2012至2022年,片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真正做到教育暖心“一个都不能少”。

乌杨中学教学楼

十年间,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乌杨片区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发展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四有”标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扎实开展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工作,推动片区教师队伍提质增量。十年间,片区学校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47.6%提高至89.7%,音体美劳专任教师63名,思政及心理学专任教师34名,总体上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健全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公招特岗计划教师17名、千名高校下基层7名、公费师范生12名,为片区薄弱学校补充大量优质师资;建立集团办学、“三区”支教交流轮岗制度,推动片区优秀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强化能力素质培训,2012至2022年片区各校共投入培训经费300余万元,用于教师培养培训,完成“国培计划”“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等项目培训,累计培训校长、中层干部及教师超过1000余人次,有县级优秀校长6名,市级骨干教师5名、县级骨干教师11名,县级名师1名,大幅提升校长办学治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片区教研联盟、岗位大练兵及“四比四看”强党建促发展主题活动等,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

乌杨小学、乌杨中学数名教师获重庆市现场讲课赛一等奖;乌杨小学教师刘秀芬被表彰为2019年重庆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洋渡镇中5名教师、乌杨镇中8名教师、同合小学4名教师、太集小学4名教师被县教委表彰为“优秀教师”;乌杨小学赵定友被评选为2018年度“全国科技好校长”“重庆市最美校长”;洋渡小学陈芬被表彰为“2020最美全面小康建设者”,其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片区各校教师撰写科研论文获国家、市、县等级奖1720余篇,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79篇,课题研究结题国家级10个,市级43个,县级61个。

片区联盟教研活动

十年间,办学特色不断彰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办学特色打造是培养独立人格魅力的摇篮,使每个学生在“五育”上都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共性,发扬个性,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十年间,片区各校为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一校一特色”为载体,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特色文化打造活动。乌杨小学提炼出以“乌木成金·扬帆远航”为核心的“扬帆教育”文化理念系统,打造特色“农耕文化”馆,免费为街道、社区居民开放,吸引观众10000余人次,迎来了县内外的领导、专家、同行的指导参观4000余人次。新华网、华龙网、重庆电视台、忠县电视台、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重庆法治报、忠州日报、中国农村教育杂志对“农耕文化”特色进行了专题报道。

乌杨小学农耕文化馆

2016年,“农耕文化”被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市财政局联合评选为乡村少年宫“特色项目”;2017年5月,该校被评为“重庆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编写的《农耕文化》校本教材入选重庆市乡村少年宫教材;2018年农耕文化社团学生花超获重庆市首届“十佳劳动小能手”、学生龚钰涵获“优秀劳动小能手”称号。洋渡小学以“水文化”作为学校的文化基因,凝练出以“乐渡”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确立了“洋溢稚气·乐渡童年”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张扬个性,乐渡成长”的办学特色,打造的“乐渡教育”特色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并收入名校文化博览。

曹家小学女子足球队

乌杨中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师生的进步与健康”的办学宗旨,乌杨镇中秉承“树本砺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石子小学确立“让每个孩子的梦想在这里腾飞”的办学目标,三校致力于足球特色学校创建,曹家小学获评“国家足球特色学校”,乌杨中学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重庆市第二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曹家小学教师周洪获评“全国足球培训优秀学员”“重庆市足球优秀教练员”。

十年间,教育改革成果日益丰硕

为加快建设“库区教育高地·重庆教育强县”,片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五育并举”“双减”“五项管理”“课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

农耕文化课程

片区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课堂教学+课后活动+高水平竞赛”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特色活动和高水平运动社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和发展,营造浓厚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氛围,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以特色学科名师工作室为聚焦点,因地因校制宜,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目前片区学校已建成十余个特色项目。探索出劳动教育新模式,确定主体化推进劳动教育策略,制定“3+2”劳动教育体系,实施“个十百千万”劳动教育项目。同时,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劳动教育资源和价值,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探索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教学模式。乌杨小学参与编写的重庆市《劳动实践手册》教材已由重庆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发行。

泥塑文化课程

落实“双减”政策,减负提质成效凸显。片区学校大力推动校内“减负”,通过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开展了一场“作业攻坚战”,努力设计好每一份作业,使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作业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推行课后服务,各校推行“一校一方案”“一生一个案”“一人一课表”策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做优“两段式”服务。各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开展阅读、科普、体育、艺术、劳动技能等五大类30余项活动,切实减轻家长负担,消除家长后顾之忧,同时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蒲家小学课后服务项目《竹编工艺进课堂》被重庆日报、重庆晨报专题报道。

乌杨中学学生曾彩丽、万余兰获重庆市高中化学竞赛一等奖,乌杨小学学生彭星宇获全国第十九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乌杨小学学生戴俊杰获重庆市首届科学素养大赛决赛一等奖,曹家小学男子足球队获联合国儿基会举办的全国性大赛第二名。

奋楫十年结硕果,春华秋实满园芳。从2012年到2022年,十年众志成城,十年披荆斩棘,“粉笔黑板”向“智慧教学”转型,见证了乌杨片区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办学条件的持续改善,“义教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片区教育发展质量提档升级。这十年,是砥砺前行的十年,是艰苦奋斗的十年,是开拓创新的十年。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而今,片区教育事业正握紧改革之钥、筑牢公平之基、以立德树人铸魂,打造温度教育、能力教育、清朗教育,让人民满意、让学生出彩的教育答卷正在三峡库区腹地上奋力书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