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内涵特色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立德树人
弘文励教,春华秋实。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位于拔山镇东南3公里的朝阳寺,始建于1926年秋,前身是忠县私立行知中学、忠县私立大道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20世纪初的艰难起步,到21世纪踏上新的征程,与民族风雨同舟,与祖国日月同辉。现占地240亩,有98个教学班,6900余名学生,397名教职工,2005年创建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四川电视台曾报道这里为“山沟里的凤凰巢”,孕育无限希望;2019年,被人社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近十年来,在县四大家、县委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全校师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勇于作为,大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和谐校园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等。
一、新高度:党对教育事业领导全面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拔山中学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体教职工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建引领下,学校秉承“大道远行,天下为公”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精心打造“领导齐心、教师尽心、学生用心、家长开心、社会放心”的“五心”级学校。学校党委领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在各项重难急险事务中,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总是能够冲锋在前,广大教职工主动作为积极响应,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学校统筹驻村帮扶力量,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党员袁平、李健先后担任拔山镇午阴村驻村第一书记,党员谭钢、莫官煜先后担任午阴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学校118名党员干部精准帮扶拔山镇9个村共计136户。
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上,按照“一人去帮扶、单位全支持”原则,持续做好日常支持和督导,主动配合政府用心用智完成任务。学校为午阴盛午农业、高阳脱贫产业及周边脱贫户帮扶采购累计80余万元,助推两个村快速振兴致富。
在疫情防控战线上,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原则,全力保障教育教学“不断线”。党员干部靠前履职尽责,把家“搬到”学校,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确保校内各项工作平稳运行。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24小时岗位值守、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心理疏导等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克服自身困难,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共计10万余元。
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坚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十年来,党员主动上交党费70万余元,红色教育基地学习30余次,党员集中学习100余次,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讲党课40余次。抓好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教育20余次,涉及师生6万余人次。坚持抓好党建带团建队建,在建团100周年之际,冉艳兰同学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学校获评“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坚持抓好党建带工建,学校工会凝聚人心在学校发展中出智出力,学校获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原党委书记、校长杨寿江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者”。
二、新跨度:教育服务条件全面改善
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年来,拔山中学建设获投4000余万元,新建初中部教学楼1栋(在建)、学生宿舍2栋、教师周转房1栋、升级改造学生宿舍2栋,教学楼、学生宿舍实现直饮水热水供应系统、空调系统全覆盖,每间教室均配置班班通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校舍环境、校园网、安防监控系统、实验室及设备等实现全面改造升级,舒适的育人环境让师生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校园安全保障明显加强。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绷紧安全之弦,科学织密安全网,实现了校内安防巡课及数字化办公的集成联动;与拔山镇政府、派出所、交巡警中队等合作,实现了一键报警及视频监控全覆盖的警校联动一体化;组建校园护卫大队,每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做到周周查、月月清;定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提高了师生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交通安全、消防、防踩踏等校园安全教育常态化、机制化。在这平安校园里,师生感受到了安心。
后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学校现建有标准餐厅3个,全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食堂食材统一配送,师生自选套餐组合多,食品安全卫生完全达标,食堂量化分级B级(良好)以上和季度检查覆盖率均达到100%。大力宣传落实精准资助政策,摸准建卡贫困户、低保户、残疾儿童、孤儿和特困学生等对象,建立特殊群体台账,每学期对相应学生实施好营养午餐、贫困生活补助等。广大师生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三、新深度:立德树人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中学思政价值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学思政课的建设。“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拔山中学校党委书记胡君表示,拔山中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思政课制度,完善政教、团队等德育部门思想政治工作常态机制,现有专任思政课教师20人,思政教室和活动室4间,室外活动基地1个。十年来,开展大思政课课时超过400小时。学校紧紧围绕日常教学课堂、社团活动课堂、社会大课堂三个维度,构建思政教研体系,开展“拔中师说”“劳动思政”等品牌创建活动,推动思政课纵深发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立德铸魂教育。
优质教育均衡发展。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殷切关怀下,县教委的统一部署下,拔山中学与辖区内的永丰镇中、双桂镇中、拔山镇中、花桥镇中等分校齐心协力,扩增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总校和分校均实现了教育理念的升华、教育管理的革新、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业绩的提高。集团分校教师上课情况满意度、教育“三乱”治理情况满意度、就近入学满意度、消除择校满意度等均为100%。学生家长从纠结择校到爱上家门口学校。
创新内涵特色发展。一是京剧进校园,国粹有传承。学校倾力打造京剧艺术校园文化,将京剧课程引入第二课堂;通过京剧展演、京剧名家进课堂等活动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陶冶道德情操,涵养家国情怀。2021年,学校获评“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二是深化体教改革,足球教育阳光成长。学校现有足球专任教师6人,场地、物资配置充足;在体育课、课后延时服务、大课间等时间开展足球活动,课程丰富、文化氛围浓厚、竞技水平高。2020年,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四、新厚度:优秀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增强
名师引领效果明显。“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名师是引领。”拔山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成安表示。十年来,拔山中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教师教育培训和激励力度,促进教师队伍水平显著提升。学校有中学研究员1人,县级名师1人,中高级教师300余人,省市级讲课高手和各级骨干教师100余人,受省市级以上表彰的20余人,原党委书记、校长杨寿江被表彰为重庆市第二届“最美校长”。学校通过构建“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教师成长体系,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中坚力量,李侦、黎姗等一大批市县级“名师”脱颖而出。在讲说课方面,学校教师获市级一等奖50余人次,市级二等奖100余人次,县级一等奖230余人次。
研教结合业绩辉煌。十年来,学校始终倡导教学科研从工作中来,再到工作中去,让教研成果服务于一线教学。成功创办了重庆市第5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创新基地,累计承担国家级课题30余个,市级课题40余个,县级课题100余个。现有重庆市1个政治、2个语文、1个英语精品选修课程,课题国家级5个、市级3个,县级6个。多人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累计100余篇,市级一等奖70余人次,市级二等奖90余人次,县级一等奖300余人次。其余类别国家级6人次,市级奖项60余人次,县级400余人次,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五、新力度:教育教学质量铸魂赋能凸显
拔山中学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办学育人水平。在“双减”背景下,认真做好提质增效的两道加减法题,一是学生做“减法”,教师做“加法”;二是课后做“减法”,课堂做“加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教学屡创佳绩。十年来,全体师生负重拼搏,家校通力配合,形成教学合力,攻坚克难,以“低进高出,中进优出”的成绩,在中高考中脱颖而出,为大学输送了15000余名人才,用辉煌回报社会、感恩国家。万燕、肖超玲、周燕、李银锋、王思辰等5人被清华或北大录取,王成卓、聂希等60人被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全国前十所名校录取,殷帅等10人考入空军航空大学,彭静雨等6人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每年中高考成绩均远远超过重庆市同类农村市级重点中学,在全市重点高完中中有较大影响。
科创育人硕果累累。学校立足自身科创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创新人才培养融入教育实践,让更多青少年仰望星空。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重庆市科技创新型学校等殊荣。在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拔山中学学生获国家级奖60余人次,获市级奖360余人次,获县级奖1100余人次。学生丁宁获重庆科技创新市长提名奖第一名,学生谢雨心获忠县科技创新县长奖,冉艳兰获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知识竞赛团体冠军,张鑫获2021年第二十二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市级选拔活动一等奖。
十载风华,拔山中学全体师生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辛勤耕耘书写了教育事业的华丽篇章。重担在肩,重任在手,重托在心,全体拔中人必将初心如磐,求实创新,奋勇前行,进一步推动忠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来源丨县教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