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农业农村委组织专家组到忠县“稻油轮作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进行实收水稻测产。结果表明,水稻平均亩产达757.67公斤,较传统种植模式增产18.4%,标志着忠县在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及复合种植模式探索中迈出关键一步。
测产现场。记者 田华平 摄
当天,专家组深入花桥镇石鼓村“稻油轮作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随机选取两块示范田与一块对照田,严格按照《粮油作物实收测产办法(试行)》规范流程,通过机收、面积测量、稻谷称重、除杂及含水量测定等环节,计算得出第一块示范田亩产752.04公斤,第二块亩产763.30公斤,平均亩产757.67公斤,对照田亩产639.90公斤,示范田较传统种植增产18.4%。按目前稻谷价格测算,亩均增收约300元。
含水量测定。记者 田华平 摄
机收水稻。 记者 田华平 摄
据了解,该基地项目西南大学专家团队组织实施,示范面积为112亩,集成应用“良种+良法+良机”全链条技术,选用抗病高产杂交稻“C两优丝苗”,配套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作业及绿色防控等,形成“水稻-油菜”轮作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机收稻谷。记者 田华平 摄
清除杂质。记者 田华平 摄
专家组认为,该示范项目是“粮经协同”模式的深度实践,通过“水稻+油菜”轮作,充分利用冬闲田资源,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发展油菜籽等经济作物,实现了“一地双收”。据测算,采取该模式相比单一种植水稻可亩均增收1200元以上,土地利用率提升30%,有效平衡了耕地保护与农民增收的矛盾。此外,示范项目采用轻型化、适配性强的农机具,实现耕种收环节机械化率100%,劳动强度降低60%,为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