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高委员:
您在政协忠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稻米精深加工的建议》(第112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大投入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忠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形成了40万亩柑橘基地、50万亩粮油基地等规模效应。我委以社会公益为导向,聚焦忠县生态环境、乡村治理,以重大公益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示范为重点,解决制约民生改善与社会进步的技术瓶颈问题;以市场效益为导向,聚焦忠县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技术需求,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以及推广应用示范,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每年组织我县农业科技人员、优秀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市级培训,去农业科技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学习实用技术;邀请市级优秀专家、本土实用农业科技人才、土专家、田秀才到我县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课,将先进的知识引进来,以人才升级引领企业科技创新。
二、整合资源,优化升级稻米加工产业链条
(一)大力推广优质水稻品种
引导县级种子经销售商主要销售市农作物品审委推荐的优质水稻品种,全县推广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主要有晶两优534、隆两优534、神9优28、C两优华占、晶两优1206、神农优228、渝香203、晶两优华占、韵两优丝苗、隆两优华占、野香优海丝、晶两优1377、宜香优2115、深两优5814等品种。
(二)大力推广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在优质水稻生产播、栽、管关键时期,通过会议培训、现场培训、网络直播和QQ群等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服务,把旱育秧栽培、机插秧栽培、水稻新型直播栽培、稻渔共生、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病虫害、减量施用化肥农药等主要优质高效技术措施落实到优质水稻生产上。
(三)大力支持种粮大户建设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
2017年以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委争取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的中央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以每户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为对象,实施优质水稻(粮食)规模生产示范项目,建设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给予种植优质水稻品种补贴、土地流转补贴和生产作业补贴共计300元/亩的补贴支持。5年里共计组织开展种植大户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示范3.972万亩,平均亩产604公斤,比全县水稻平均亩产524公斤增产15.3%。通过实施本项目,显著减少了良田撂荒,调动了种粮大户种植优质水稻的积极性,促进了种粮大户从过去一味追求高产向注重绿色优质转型升级,成为了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和新技术示范的排头兵,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大力培育优质大米绿色食品品牌认证
2019年至2020年,引导培育重庆市龄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龄童贡米(龄童大米牌)、忠县晨帆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鱼稻香米(晨帆牌)、重庆源源龙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东坡阴米(良玉牌)等4个企业11个产品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品牌认证。
三、优化粮食加工产业结构
(一)坚定发展信心,强化责任落实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组织召开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提出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认真落实县委“1116”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亩均“产值上万、收益五千”,全链条发展柑橘、笋竹、生猪“一主两辅”特色产业。专班各成员单位以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密切跟踪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优化调整产业政策,完善统筹调度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好融资、用地、人才等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二)狠抓主体培育,优化主体结构
积极开展主体培育工作,累计培育壮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183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6家,培育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企业24家,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8家。龄童米业、美健达等10家企业获评市级农产品加工“双百企业”。忠州腐乳、派森百、鲜果集、瑞竹4家企业经专家评审,已纳入重庆市市级拟上市企业后备库。有序推进企业转型,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推进鲜果集、高鹏农业等1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数字化车间4个,新培育科技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
(三)立足产业优势,突出招商重点
立足产业优势抓招商,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三长一专员”工作机制,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招商小分队,联合商贸物流等招商小分队,大力开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项目招商。目前,已签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类项目85个,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20亿元项目1个。签约落地牲畜屠宰加工养殖一体化项目(投资2.4亿元)、银农国际数智农商冷链物流加工产业园项目(投资7.2亿元)、重庆(忠县)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项目(投资20亿元)。依托新生港物流优势,布局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金沙河面业、牲畜屠宰加工养殖一体化、银农国际数智农商冷链物流加工等项目相继入驻。实施“七个一批”工作机制,开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精准招商。
(四)强化园区建设,落实用地需求
忠县工业园区2006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8.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约32平方公里,已建成10平方公里。其中,乌杨工业园区农副产品面积900亩,入驻企业3家,占地359亩,现可供农副副产品企业面积320亩;新生组团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农副产品规划面积762亩,入驻企业4家,占地面积203亩,已场平可用面积约70亩。
(五)推广品牌延伸,带动农民增收
引导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品“触电上网”,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12亿元。培育有出口资质的农业企业18家,出口示范基地2家。“忠橙”实现常态化出口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位居全市第一,“忠橙”柑橘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20亿元。坚持联农带农促民增收,引导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22万果农、10万笋农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合作方式,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利益联结方式,实现村均经营性收入16.5万元,带动人均年增收3441元,近1万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
此答复函已经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李浩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函回执单上,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忠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6月25日
联 系 人:刘世豪
联系电话:15213564684
邮政编码:40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