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忠县审计局牢记“国之大者”、端牢“中国饭碗”,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加大乡村振兴审计力度,积极探索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方式方法,利用大数据赋能,提高审计监督质效和精准度。
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强化数据归集。始终把深化研究型审计作为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把研究工作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加强对乡村振兴领域国家宏观政策、行业特点、体制机制的理解把握,明确政策趋向,拓宽思维视野,提高审计工作的全局性和前瞻性。广泛收集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业草原、环保等部门有关政策法规,注重不同行业管理部门政策之间的关联分析,采集被审计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林地调查成果数据、耕地确权数据以及卫片影像数据,对涉密数据严格遵守保密协议及相关规定,为推进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奠定技术基础。
二是加强实践运用,提升审计效率。在审计实践中,积极探索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精准快速筛选审计疑点,坚持靶向发力,重点突破,大幅度简化现场踏查和入户核实工作,并以地图影像直观体现,推动审计问题认定核实。如在某区耕地保护审计中,利用ArcGIS系统生成导出疑点图斑数据后,在手机版地图软件进行定位,找出疑点图斑精确位置进行实地核查,有效促进提升审计精准性、时效性。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促进固本培元。认真贯彻“科技强审”理念,全面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持续强化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采取以审代训、“审训”结合的方式,鼓励全体审计干部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根据审计需要,尝试打破上下级审计机关和部门界限,统筹调配相关专业背景人员,聘请借用相关领域专家,实现组合优势最大化,为快速锁定审计重点、精准发现审计疑点、出具审计定性依据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以实际成效推动被审计部门学习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行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