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2024年重庆市“世界湿地日”暨“重庆湿地嘉年华”启动仪式在忠县举行。记者从活动获悉,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及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统计,我市湿地总面积28.39万公顷,涉及内陆滩涂、沼泽草地、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6类。
“重庆湿地嘉年华”启动仪式现场。记者 左黎韵 摄
重庆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近年来,我市出台了省级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颁布实施《重庆市湿地保护条例》,编制出台《重庆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以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大力实施湿地修复,通过实施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退化湿地恢复等工程,增强了湿地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开州澎溪河等10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巫山大昌湖、黔江阿蓬江2处国家重要湿地,璧山秀湖等22个国家湿地公园,南川泓湖等4个市级湿地公园,梁平双桂湖1处市级重要湿地,梁平区获批国际湿地城市。
“重庆湿地嘉年华”启动仪式现场。记者 左黎韵 摄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率先探索小微湿地+建设,梁平、开州、黔江、城口等区县因地制宜探索推广“小微湿地+环境治理、有机产业、生态旅游、民宿康养”等模式,积极推广小微湿地修复模式,促进了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新路径。
譬如,位于忠县境内的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江中仙岛”,是我国水库消落带湿地和岛屿湿地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皇华岛湿地公园开展宣教中心提档升级,主渡口及岛头消落带生态修复治理,稻田湿地修复,校场坝原野草甸、衙署及羊叉溪小微湿地、重要节点林相优化,外来物种清理等工作,建成环岛巡护道路、访客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提升了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永续利用。
以“世界湿地日”为契机,今年,我市将举办“重庆湿地嘉年华”系列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湿地嘉年华露营音乐节,湿地嘉年华生态文化体验活动,湿地自然教育进学校、进社区活动等,通过宣传活动呼吁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修复、认识湿地、了解湿地、爱护湿地,营造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