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5年7月3日—2025年7月9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http://www.zhongxian.gov.cn。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zxsthjjspk@163.com,传真:54230702。通讯地址:忠县忠州街道州屏环路19号,邮编:404300。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1 |
复兴区块一期集输管线 |
重庆市忠县官坝镇 |
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
重庆渝佳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复兴6条混输管线,总长22.2千米。其中兴页L185至涪页10平台管线长3.1千米,兴页L190至涪页10平台管线长2.1千米,兴页L197至兴页L1006平台管线长3.2千米,兴页L213至兴页L1平台管线长6.2米,兴页L226至涪陆1平台管线长 3.8千米,兴页L255至兴页L1006平台管线长3.8千米。 拟建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6万元,占总投资1.80%。 |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及措施 ①对耕地的影响 运营期临时用地在施工结束后要求复垦,会在短时间内恢复土地利用功能,但要恢复到施工前的土地生产力状态,还需一段时间。运营期间的影响主要为临时占用的耕地理化性质改变,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但这种影响通过人为合理施肥和灌溉等措施逐渐消失。 ②对林地的影响 项目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5m地域范围内禁止种植乔木、灌木、藤类、芦苇、竹子或其他根系深达管道埋设部位可能损坏管道防腐层的深根植物。因此,运营期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5m范围内施工期受损的林地面积将永久消失。同时在管道中心线5m范围外受损的森林植被可以通过演替或人工栽植的方式逐渐恢复,林地面积得以恢复。 ③对土壤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泄漏和渗漏导致的土壤污染,维护活动如挖掘作业引起的土壤扰动与水土流失,以及生态恢复面临的挑战,为减轻这些影响,需采取高质量材料和技术减少泄漏、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实施土壤保护策略及有效的生态修复,并加强环境监测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④对基本农田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对临时征占的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复垦,恢复生产。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应该与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一致,应采取高质量材料和技术减少泄漏、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实施土壤保护策略及有效的生态修复,并加强环境监测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⑤对植被的影响 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5m范围内的林地将被草本层植被替代。林地损失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进行经济补偿和生态补偿。对在项目施工临时占用地上无法恢复的森林植被,可以进行异地补偿,如管道中心线两侧5米范围损失的森林植被,补偿标准可以参照国家森林和林地相关法律和规章。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因此,施工期其他临时占地损失的森林植被通过运营期补偿措施将不会对区域植被造成较大影响。 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项目投入运营后,管道工程在正常运营期是深埋于地下,对动物无影响,在施工期产生的廊道效应随着正常运行开始而逐渐消失,对野生动物迁移不会产生阻隔效应。总体来看,本项目整个评价区内适合陆生动物栖息的环境广泛分布,该评价区内陆生动物分布范围较广、繁殖能力较强,迁移能力较强,迁出的物种在临近区域可得到很好的栖息和繁衍,不会造成物种种群下降或消失。因此,项目营运期对陆生动物影响很小,而且这种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2)大气环境影响及措施 施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以及少量施工机具尾气 施工期扬尘主要来自管沟开挖建设,车辆运输,装卸材料等。根据同类型施工资料,施工场地土石方开挖、施工活动、装卸散装材料等产生的扬尘影响范围主要是施工场地周围。车辆运输产生扬尘影响道路两侧的环境空气。根据经验,施工过程中通过适时洒水可有效抑制扬尘,可使空气中的扬尘量减少70%以上,在采取合理化管理、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土堆和建筑材料遮盖、大风天停止作业等措施后,施工扬尘对周围保护目标的影响会大为降低。 在管道建设过程,会使用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其工作时排放的尾气主要污染物是CmHn、CO、NOx等。由于本项目是线性工程,各个作业点施工期较短,产生的废气量较小,项目施工现场位于开阔地带,有利于废气扩散,且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具有间歇性和流动性,该类污染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轻。 本项目钢管焊接过程会产生少量的焊烟,但由于施工时间短,项目施工现场位于开阔地带,有利于废气扩散,且废气污染源具有间歇性和流动性,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少量废气不会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3)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来自管线敷设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试压废水。 项目施工过程中所聘人员主要为当地民众,且施工分段分期进行,局部排放量很小;管线施工期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农户已有污水处理设施,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小。 本项目管线试压时采用的介质为洁净水,产生的试压废水属于清净下水,主要含有少量泥沙、机械杂质等,类比同类项目,试压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即使试压时泄漏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管道试压废水收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③开挖施工对地表水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兴页L213至兴页L1平台管线穿越梅花沟4次。采用围堰大开挖穿越,围堰导流开挖穿越段对穿越水体有一定的影响。 本项目管线施工采用围堰导流分段开挖的方式穿越河流。即用围堰将河槽中河流截断一半,利用另一半作为导流沟,待一端管道组装回填结束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开挖河流的另一侧。围堰导流开挖施工不会引起河流阻断,水流能正常流往下游,不会对下游用水需求造成影响。 开挖穿越在施工期将对河流水质产生短期影响,主要是使河水中泥沙含量增加。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在河水流过一段距离后,由于泥沙的重新沉积会使河水的水质恢复到原有状况,施工过后,原有河床形态得到恢复,不会对水体功能和水质产生明显影响。 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小。 (4)噪声影响及措施 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机械和运输工具使用时产生高噪声,容易对附近声环境造成影响。 由于项目属于线性工程,施工完成后影响随之结束,本次评价根据施工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提出如下减缓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间,禁止夜间施工;特殊情况需要夜间连续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在24小时内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备案,向附近受影响的居民告知,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合理划定施工区域,噪声较大的施工设备工作位置远离敏感点;在居民住宅附近施工时,应加快施工进度,尽量减少对敏感目标的影响时间;在声环境保护目标较近的施工区域设置围挡,尽量减少项目周边环境所受到的施工噪声影响。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可视情况建立单面声屏障。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选择低噪声先进设备,控制使用强噪声设备,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施工前加强与附近居民的沟通,取得当地农户的理解和支持。 材料运输道路两侧居住有少数居民,通过采取限速、禁鸣措施后,施工道路汽车行驶噪声影响有限,项目施工对沿线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施工周期短,夜间不施工,通过合理规划高噪声设备位置等噪声防治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固体废物影响及措施 项目管线施工过程中所聘人员主要为当地民众,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食宿均依托周边农户,所聘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周边农户已有设施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施工废料主要包括焊接作业中产生的废包装材料、废焊条和焊渣,部分由施工单位回收利用,部分由施工单位严格按照HSE管理模式进行集中收集后,依托当地环卫部门有偿清运,按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置。 项目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对管沟开挖的土方及时进行回填,减少土方的临时堆存时间;土方挖填和回填过程中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和抑尘工作。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妥善处置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6)土壤及地下水影响及措施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和SS。沿线地区就近租用民房不设置施工营地,租用民房时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不外排。因此,施工期生活污水对沿线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管线试压采用清水作为试压介质,其中的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管道试压废水收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因此,试压废水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 项目穿越河流采取大开挖+围堰施工,河流穿越施工期将扰动浅、表层地下水流场,增加地下水浊度,但因施工时间短,且泥沙影响范围小,只在管线附近十几米的范围,对地下水影响极小,且管线施工结束就可恢复正常,因此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二、运营期 (1)大气、地表水、噪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措施 项目管道采用密闭输送方式,项目不涉及工艺站场、阀室、储油库等附属设施的建设,管线地埋敷设,正常运行过程无噪声和“三废”排放 (2)地下水及土壤环境影响及措施 在管线的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源头方面采取控制措施,将泄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加强管线巡查,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测、维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加大巡线频率,提高巡线的有效性,发现对管道安全有影响的行为,应及时制止、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报告,若发现管线泄漏,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进一步扩大,并对受污染土壤表层土进行剥离收集安全处置。 (3)生态保护措施 项目运营期,施工结束后种植的植被暂未完全恢复。在管线沿线区域加强对临时占地区域的植被恢复工程的保护,发现植被恢复受阻,如死亡的林木等,要进行植被的补植补种;森林的管护和抚育,提供森林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针对管线建设所形成的廊道,应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严格限制人员进入廊道和实施与管道管理和森林保护无关的活动。 运营期,加强巡护人员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禁止巡护人员对管线沿线植被、陆生和水生动物的破坏,禁止乱扔乱丢垃圾,禁止破坏和随意践踏已恢复或正在恢复中的植被。 三、退役期环境保护措施 若天然气管道需做报废处理,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报废天然气管道要求;同时也应参照执行《报废油气长输管道处置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进行处置。弃置方式的选择受后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敏感性、地形地貌、弃置过程中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制约。 目前,废弃管道处置方式通常包括就地弃置、管道拆除或两种兼而有之。就地弃置是指对管道进行清管、断接封堵等处理措施后弃置于原管沟中的方式,管道拆除是指将管道从管沟中移除的弃置方式。 如果退役期管道弃置方式选择的是就地弃置,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和规范对管道进行封堵并分段隔离,封堵长度约22.2km,使其满足环保要求。 如果退役期管道弃置方式选择的是拆除,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和规范对管道拆除涉及的土方开挖、管道切割、吊装作业、管件运输等环节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对拆除后的管道廊道应进行生态恢复,对农业熟化土壤要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复原,减少因施工生土上翻耕层养分损失农作物减产的后果,同时要避免间断覆土造成的土层不坚实形成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施工过程中,尽量对开挖地段的重要植被就近培植、移栽。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尽量避开栽培植物物种播种生长季、收获期,根据沿线农作物栽种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和时间。施工工期尽量避开动物的繁殖期,尤其是避开鸟类、兽类的繁殖季节。禁止夜间施工作业。 |
忠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 2504-500233-04-01-26204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