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忠县石宝渡口入口处的候船亭内,几名计划乘船前往石柱西沱古镇旅游的乘客,正耐心等候客渡船到来。石宝渡口的改造升级,是石宝镇试点“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的成果之一。
2024年,作为忠县唯一开展“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的试点乡镇,石宝镇组建了议事协商理事会。该理事会根据议事协商的具体事项、轻重缓急等,合理确定“1+10+N”类议事协商主体,并按照“三阶(议前、议中、议后)六步(常态收集议题、审核征集议题、确定协商方案、开展议事协商、落实协商结果、评价反馈总结)”流程,规范开展镇、村两级议事协商活动。
一年来,石宝渡口改造升级、场镇秩序混乱、橘园小区无消防通道等多年未解决的民生难题,均通过这一机制得到解决,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改造升级后的石宝渡口。
石宝渡口是“石宝至西沱”客渡船的停靠点,往来群众与外地游客数量众多。因三峡移民工作推进,石宝镇场镇实施整体搬迁,该渡口于 2003年前迁至石宝镇印山社区二组长江岸边。当时,从主公路通往江边客渡船的道路是一条泥泞小道,两侧杂草丛生,一旦遇到降雨天气,乘客很容易滑倒。尽管该渡口紧邻石宝寨与石宝场镇,且属于官方正规渡口,但多年间如同“野渡”一般,基础设施简陋。
今年上半年,群众多次向镇党委、政府反映石宝渡口急需改造升级的问题。按照“五议五不议”原则,镇党委派人实地走访核查后,决定将其列为“渝里乡商”议事议题。
今年5月29日,一场议事协商会议在石宝镇政府机关会议室召开,政府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社区)代表、利益相关方代表等围坐一圈,就石宝渡口改造升级事宜展开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石宝渡口为二类渡口,年均运载客流量8万余人次。群众多次反映该渡口存在的问题,经我们现场踏勘,确认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今天召开这场专题议事协商会,希望大家围绕渡口改造升级积极发言、建言献策。”会议召集人率先道出开场白。
“晴天走一趟满身灰,下雨走一趟满脚泥,这个问题真得解决。群众坐船太不方便了,我建议修一条水泥梯道。”居民代表明志祥说道。
“与其说这里是渡口,不如说就是一个荒坡。这么多游客从这儿过,既不方便,也损害忠县形象。”镇人大代表郑月华直言。
“客渡船除早上第一班能准时发班外,其他班次没有固定时间。候船时,晴天晒得人难受,下雨又常淋得浑身湿,我觉得有必要修个候船亭。”居住在渡口周边的居民吴德会提高嗓门说。
…………
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议召集人详细听取众人发言后,进一步引导大家围绕“修建梯道是否符合规划”“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建成后如何管护”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经过一上午的充分协商,最终确定启动石宝渡口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手续办理、资金筹措等事宜也明确了具体解决方案。
今年7月,石宝渡口改造工程完工投用,乘客出行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但围绕该渡口的议事协商并未就此停止:有乘客提出,对岸西沱渡口的环境整洁美观,而石宝渡口虽紧邻石宝寨这一旅游景点,却“没有身处旅游景区的体验感”;此外,候船乘客内急时,要么得跑到附近居民家中借厕所,要么只能就地解决。
针对这些新问题,石宝镇党委、印山社区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居民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开展座谈协商。最终,大家一致同意在渡口修建一座与场镇风貌相协调的廊坊式候船亭,并在周边配套建设公共厕所等。
如今,石宝渡口及各类附属设施已全部投入使用,不仅为过往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乘船、候船环境,更让这个曾经杂乱的荒坡,蜕变成展示当地风貌的旅游窗口与游客打卡点。

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大型停车场。
今年国庆节前,石宝场镇居民杜艳红开着新能源汽车回家过节。她麻利地将车开进场镇新建的停车场,停在一个带充电桩的车位上,给自己的爱车充电。
“以前回老家,别说找个能给汽车充电的地方,就是找个正规停车的地方都难。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停车场再也不用发愁了!”杜艳红脸上满是笑容。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石宝场镇的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但场镇内的停车位严重不足。不少车主为图方便,随意将车辆停放在街道两侧、人行道,甚至消防通道上。每到赶集日、旅游旺季或逢年过节,场镇交通更是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影响居民正常出行,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前年过年,我家老人生病,救护车被堵在半路动不了,急得我直跺脚。”家住石宝场镇临溪街的居民秦太平至今心有余悸。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让充电难题日益凸显。此前,石宝场镇一直没有设置公共充电桩,不少居民只能冒着风险从家里拉电线充电,安全隐患重重。
石宝场镇居民对“停车难”“充电难”及场镇秩序混乱等问题反映强烈。事实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居住品质,也制约了场镇发展,成为基层治理的一大难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和安装充电桩,但石宝场镇既是旅游区又是规划红线区,可用于建设的土地十分有限。
“土地资源紧张,那就从科学规划和优化现有资源入手。”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镇长刘艳权果断提出解决方案。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印山社区党支部迅速启动新建停车场、优化场镇秩序的专题议事协商活动。
场镇规划涉及多方利益,要制定出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并非易事。在镇党委、印山社区党支部引导下,居民代表、商户代表、老党员、退休干部、经济发展板块干部等多方力量,多次召开议事协商会,就停车场选址、充电桩安装以及场镇秩序规范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经过反复商议和修改,最终确定新建2座停车场:一座位于石宝寨景区旅游街牌坊附近,设有150多个停车位,配套建设公厕和充电桩,还能满足旅游大巴的停车需求;另一座位于五一街菜市场附近,设有120个停车位。同时,在场镇内施划限时停车位150个、增设候车站台4个,更新艺术装置、标识标牌20余处,规范22辆客运车的停靠点及行驶路线,全力保障场镇秩序良好。
“议事协商这种方式,既充分考虑了居民和商户的实际需求,又兼顾了场镇的整体规划和发展,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印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德飞说。
今年国庆节前,石宝场镇2座集中停车场已正式投用,充电桩全部安装到位,居民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得到大大缓解,场镇秩序也明显改观。

橘园小区新建的消防通道。
前不久,印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德飞到橘园小区回访消防通道建设相关事宜时,被居民团团围住。
“感谢政府给我们修通了这条消防通道,我们住着安心多了!”一名居民握着吴德飞的手,激动地说。
“这是大家共同协商讨论的结果,要谢就谢你们自己。”吴德飞笑着回应。
时间回到2009年,有开发商在石宝场镇五一街附近的果园旁,新建了2栋楼房,命名为“橘园小区”。房屋建成后,后方的施工便道遭到损毁,久而久之竟被开垦成了菜园地。
橘园小区交房后,64户居民陆续装修入住。该小区前方坎下便是和平街临街房屋的后方,居民只能通过一条狭窄的人行便道出入——若是购买了大件物品,只能靠肩背手提才能弄回家。
车辆无法开到院坝,不仅出行不便,更暗藏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2022年的一天,小区内一户居民家不慎失火,消防车只能停在小区后方几百米处,根本无法靠近火场,在场众人急得团团转。好在明火很快被扑灭,才未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但这件事也让居民们对消防安全的担忧愈发强烈。
此后,住在橘园小区的200多名居民始终忧心忡忡,解决消防通道不畅通的问题,成了大家共同的期盼。
今年4月,印山社区党支部将橘园小区消防通道建设问题纳入“渝里乡商”的议事范畴。开展议事协商活动前,社区党支部先对消防通道建设涉及的菜园地进行了详细摸排,确认该地块系多年前已完成统征的国有土地,并及时向镇党委作了专题汇报。
5月11日,一场关于橘园小区消防通道建设的议事协商活动,在橘园小区楼下的坝子里热闹进行。镇党委领导、部分县镇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社区干部、居民代表、菜园地主人等齐聚一堂,围绕消防通道建设事宜展开坦诚讨论。
“在这里住了十多年,车子从来开不到家门口,进出太不方便了!”居民代表陈翠语气中难掩激动。
“不方便还是小事,就怕哪天再发生火灾,消防车还是开不进来,整天提心吊胆的。”居民吴文琼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顾虑。
“人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两栋楼的消防通道缺失问题,虽说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但现在必须想办法解决——万一哪天真的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镇人大代表雷永福严肃地说。
“经过核实,这片菜园地早年已经完成统征,性质属于国有土地,我建议依法将菜园清理后,用于修建消防通道。”县政协委员彭小平结合摸排结果提出具体建议。
“这块地我种了这么多年,舍不得丢掉。但修消防通道是为大家好,我愿意无条件交出来!”菜农代表崔吉兰的表态,让现场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与会人员直面问题核心,纷纷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经过几轮充分协商讨论,建设消防通道涉及的土地使用、资金筹措、施工队伍调配等关键问题逐一得到落实,路幅宽度、路面材质等建设标准也最终明确。
5月23日,这条长约200米的消防通道正式启动建设;6月27日,工程顺利完工。盼了十多年的“安全路”终于修通,橘园小区两栋楼的64户居民高兴得像过年一样。不少在外工作的小区居民,还特意给镇政府、社区干部打电话表达谢意。
“得益于‘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橘园小区这条消防通道不仅切实改善了200多名居民的出行条件,更从根本上保障了大家的消防安全。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拓展改革成果,通过议事协商议出基层治理新效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石宝镇镇长刘艳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