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焦点图片

村民成了环保卫士

日期:2019-07-23
字号:
分享:

村民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兑换日化品。

种子袋、肥料袋、农药瓶……过去,这些都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农业垃圾。风一吹,农药味有些刺鼻。

如今,忠县官坝镇固国村的这些瓶瓶罐罐有了“归宿”——村民将它们一一捡起,交到村里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点,换取肥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得益于忠县开展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置工作,村民不再受刺鼻气味的困扰,乡村面貌也正悄然变化。

有偿回收

村民成了田间地头的环保卫士

“以前的春夏季节,我们这里的田间地头到处是装过农药的瓶瓶罐罐。风一吹,那种农药味儿难闻死了。”官坝镇固国村党支部书记邓玉明坦言。

不能让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拦”住美丽乡村建设。忠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3月开始,官坝镇固国村采取有偿方式回收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每10个农药包装袋、1公斤废弃农膜、3个农药塑料瓶,便可兑换一种奖品。奖品包括肥皂、洗衣粉、洁厕剂等生活用品,村民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

日前,记者在官坝镇固国村的回收点看到,存放室里摆满了肥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一大早,村民周小华就带来近几天的“战利品”——4个农药瓶、20个种子袋。工作人员给他换了2袋洗衣粉和1块肥皂。

周小华算得上是村里的环保卫士。在2018年,他累计兑换8块肥皂、4袋洗衣粉、2瓶洁厕剂。他不仅将自己用过的农药瓶带走,在赶集路上看到别人田地里有农药瓶、塑料袋,他也会主动捡回家。

“以前没有这个意识,打完农药后,药瓶就随意丢弃了。” 周小华说,“大家都这样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农药瓶和包装袋就会多起来,肯定会污染环境。”

用农药瓶能换肥皂、洗衣粉,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习惯和观念也渐渐转变。去年3月至12月,村民累计兑换肥皂260块、洗衣粉270袋、洁厕剂183瓶。

全县铺开

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形成良性循环

回收的瓶瓶袋袋将去往哪里?据忠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回收工作由村委会专人负责。回收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经分拣、包装后,统一运至当地垃圾中转站作初步处理,再送至海螺垃圾焚烧厂焚烧处理。

如今,固国村已建立农户将农业投入品废弃物交给村收集点,村里转交给镇收集中心,镇收集中心再送往海螺垃圾焚烧厂处置的良性机制。

固国村只是忠县的试点村之一。2018年,忠县在18个乡镇23个村(社区)试点,每个试点村建1个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集中回收点,回收、处置农膜及农药、兽药、肥料、种子、饲料包装物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

经过1年试点,忠县初步建立起“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属地管理、集中回收、分类处置”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调动起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据介绍,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忠县还将在全县372个村(社区)推广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今年9月底前覆盖所有乡镇80%以上的村(社区),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实现全县农村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工作常态化。

“回收只是第一步,做好收回来的废弃农药包装无害化处理更是至关重要的。”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忠县将继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的回收、无害化处理等全过程回收处置工作,让种子袋、肥料袋、农药瓶更好地回收,还村民净土。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倩 

根据安排,中央第四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时间为期1个月(2019年7月12日至8月12日)。进驻期间设立举报电话:023-63038191(受理时间为上午8点至晚上8点),邮政信箱:重庆市第A023号专用信箱,主要受理重庆市生态环境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