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县委常委会获悉,县委组织部将在全县农村实施村干部“苗圃”项目,贮备培养一批农村本土人才,在农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工作中优秀人才“选不到、引不回、留不住”等问题。
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好班长”工程、建立履职承诺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明显增强,但同时依然存在村干部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后继乏人等问题。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来源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扎实、适应农村工作需要的干部队伍,在农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成为当前建强村级干部队伍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全县每名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必须向乡镇(街道)党(工)委推荐1至2名优秀青年作为农村本土人才后备人选。对后备人选的选择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党性强、作风正放在首位。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培养选拔。年龄要求在40岁以下,学历为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凭,对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同时还要具备“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等条件。
被推荐的农村本土人才将接受“一对一”培养,开展实岗锻炼和专题培训,在自主创业中也将获得扶持,并被纳入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或相当的保障待遇。
对培养成熟的农村本土人才,特别是表现特别突出、工作能力特别强、群众口碑特别好的党员本土人才,可直接选拔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县委组织部将进一步拓宽农村本土人才出路,每年在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时,将拿出一定数量的职数面向农村本土人才定向招聘;每年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公开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时,对已经进入村(社区)实职干部队伍的农村本土人才,其农村本土人才挂职时间可与其任村(社区)专职干部时间合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