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文代表:
您在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后疫情时代’服务行业扶持和培育力度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全县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现将有关建议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关于“出台相应政策,进一步加大在财政、税收上的减负力度”的落实情况
今年3月18日,县政府印发了《忠县关于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忠府办发〔2022〕12号)。包含延续增值税加计抵减、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减免困难企业“房土两税”、加大购置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免服务业房屋租金等减税降费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6月,增值税加计抵减469万元;“六税两费”减征1268.33万元;减免“房土两税”647.67万元;减征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53.29万元;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4.44万元;加速折旧、摊销调减纳税金额610.7万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一次性扣除调减纳税金额9644.15万元;减免国有房屋租户租金126.3万元。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扶持力度”的落实情况
一是出台政策强化企业用工。县政府印发的《忠县关于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中,针对性的出台了“强化企业用工服务”等政策措施。由县人力社保局牵头建立返乡人员回引台账,采用“送岗上门,送工到企”的方式,将辖区内外出务工人员、失业人员、脱贫人口精准推送到县内企业就业;引导企业探索开展“共享用工”、支持企业与县职教中心开展校企合作等,解决用工需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等重点人群的技能培训,推广“互联网+”培训模式等。二是立足企业开展定制技能培训。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县就业和人才中心全面收集县内企业技能技术需求,针对一线在岗职工技能薄弱环节和差缺技能人才,大力开展在岗技能提升培训;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定岗订单式”培训班;将培训工作融入招聘会现场,真正实现“技能培训”与“岗位推荐”无缝对接。按照重庆市“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33条产业链加大对县内重点企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满足企业人才培训需求。
三、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落实情况
在今年印发的《忠县关于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出台了持续实施金融惠企、推动金融系统减费让利、降低转贷应急周转金费率、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餐饮零售业金融支持、运用融资担保支持餐饮零售业等若干金融扶持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以“1+5+N”首贷续贷中心和金融服务港湾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双向联络员制度优势,加强信息共享,运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以及有关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等数据,提升风险定价能力,结合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和特点,创新贷款产品,加大信贷支持,适当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额度。今年1季度,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41%,比上年同期下降0.74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累计为市场主体提供贷款3.9亿元。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培育新型服务业体系力度”的落实情况
近年来,针对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探索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我县积极开展企业上云赋能工作。上云后能有效降低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不断提升竞争力。从2020年到2022年,正逐步实现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上云全覆盖,服务业数字化迈向了新台阶。2020年打造服务业企业“上云”典型案例1家(渝海运业)、2021年打造典型案例1家(同怡医院)、2022年拟再打造典型案例2家。
五、关于“进一步出台服务业激励政策,加强拉动社会消费潜力,深层次提振消费信心”的落实情况
疫情发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企业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状况,坚持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稳定保民生。我委通过入企调研、召开企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收集各行业各领域企业80多家共计100余条困难问题,针对企业关切的急点、难点、痛点,出台稳企惠企政策措施。针对餐饮、零售、文旅等服务业领域受疫情持续影响面临的突出问题,无缝对接国家、市级政策文件,制定《忠县关于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市场消费活力不足等具体问题,制定《忠县促进消费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供需两侧双向协同发力,激发和保护市场主体活力。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对出台的政策进行督导问效,让每个服务业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切实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谭其忠主任审签。若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和县政府办公室。
忠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