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建议提案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忠县林业局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七次会议第2025011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5-09-09
字号:
分享:

颜君代表:

提出的《关于推进笋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50110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一个扶持笋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建议事项

为着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政府将笋竹产业作为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写入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和乡村振兴规划中;2018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竹产业发展的意见》,现正在编制《忠县竹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涉竹产业一二三产业链融合发展,将竹产业发展纳入对乡镇(街道)和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计划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储备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竹产业品牌多元产品及市场主体、拓展营销平台渠道、加强科技助力、实施集体林权流转确认颁证等,同步在忠县高新区规划建设“以竹代塑”产业园并制定了实施框架。积极向上建议成立市级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着重围绕做大做强食用笋竹、“以竹代塑”产业链,开展竹产业链跨省市、区县、企业等党建联盟,成立市、区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协会(分别下设食用笋竹和“以竹代塑”产业分会);以五年为一个发展周期分级制定出台市、区县竹产业发展规划,着重围绕竹产业专项发展扶持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经营以及发展目标、建设规模、管理机制、实现效益等方面予以推进实施。

二、关于保持现有规模,化解竹林非农化问题,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建议事项

持续坚持探索特色山地产业经营新模式,破解经营困局,创新推广“龙头企业+笋竹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农户”的笋竹产业“返租倒包”现代化经营模式,引导企业将笋竹基地管护权分块下放给农户、种植大户和村集体,农户以代管、托管的形式自主经营管护,种植大户签订再流转经营管护协议,剩余林地再由村集体接手开展自主经营管护。企、村、农户各司其职责义务、享有权利一是笋竹企业专注于笋竹保底收购和加工销售,并笋竹基地的经营返包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二是村集体将笋竹基地的经营管护权再次进行细分,以代管、托管的形式将经营权流转下放到农户手中,加强竹林管理,共同推动笋竹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壮大;三是促进林农增收农户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基础上,通过承包管护村集体下放的笋竹基地,不仅可以获得售卖竹笋的收入,还可以通过制作简易的竹制品、参与基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实现就近务工,提升职业技能,增加劳务收入同时全面提升企、村、农等合作经营信心

三、关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议事项

出台《忠县家庭林场管理办法》,经营笋竹林20亩以上农户认定为家庭林场,对示范家庭林场给予一定项目支持。探索发展竹下经济,打造可复制可持续的适度规模经营典型。例如:整合财政、企业资金,抚育竹林4万亩;林开公司和重庆市巴曼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竹林下实验种植大球盖菇、竹荪等林下作物在磨子土家族乡白河村建立笋竹科技示范基地在野鹤镇建立笋竹绿色有机高产科技实验基地;在马灌镇建立笋竹科技示范园区,开展竹林丰产培育、品种筛选等相关试验和示范下一步,我局将积极整合资源,拓展与县级有关部门合作,围绕提高竹产业在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继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拓展适度规模经营机制和经营品牌效益,积极大力争取对示范家庭林场在内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更多项目支持。

四、关于加强科技推广建议事项

近年来,县政府与国际竹藤中心、浙江农林大学、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山东林科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具体由县林业局牵头,成立并强化壮大忠县笋竹产业协会,积极搭建了国家竹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忠县分中心浙江农林大学忠县竹产业研究中心”“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忠县分中心瑞竹植物生物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技术平台每年定期与不定期邀请浙江农林大学、宜宾竹研院、重庆市林科院等地14名专家为忠县竹产业发展智库成员,并纳入县组织部专家帮扶产业发展人才库管理,建立网上工作交流群。积极对接有关乡镇开展知识讲座与现场及网上管理技术指导、食用笋竹新品培育及市场营销交流等人才科技技术经验全面支撑从种植、加工、开发、营销、收益等都能得到有力支持同时,指导服务企业申报相关国家专利,参与区域性、全国性专项交流合作

五、关于提高附加建议事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打造忠州竹(笋)区域名片,已注册佰忠源巴扎营红高雷竹之郎等商标品牌12初步形成竹笋鲜销、鲜笋食品、笋干、竹纤维制品、竹工艺品、竹废弃物利用等产业链联合县商委持续举办忠州鲜笋·e路追竹品牌推广活动,大力开展竹文化摄影、竹幺妹评选、竹笋烹饪大赛等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竹产品博览会推介会,利用各地商会联盟等政商组织进入大型商超批发、集市等;大力拓展电商平台销售网络,通过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线上销售打开产品知名度忠县高新区规划建设竹产业园中,将重点围绕竹食品加工、以竹代塑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努力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目前正在推进瑞竹“以竹代塑”产业标准化二车间建设,力争打造成全国“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县

六、关于发挥综合效益建议事项

以竹资源增量、竹产业增效、竹农增收为抓手,优化竹产业布局,调整竹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完善机制为第一动力,提质第一产业、做大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提高竹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竹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构建忠县特色竹产业发展新模式,赏生态竹林、吃美味竹笋、用健康竹品成为新时尚。一是培育食用笋产业。坚持适度规模、集约经营的原则,围绕一核三片和美丽乡村建设布局,重点在非柑橘发展区建设高标准笋竹基地,择优在马灌镇、白石镇、野鹤镇等乡镇培育打造家庭林场、种植大户等示范推广标杆。截止2024年底,忠县有竹林30.6万亩,引进栽培高节竹、雷竹、红壳竹等竹种17.9万亩,涵盖19个乡镇,年产鲜笋12万吨。2019年,马灌镇被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授予中国高节竹之乡荣誉称号。现有竹笋加工企业6家,成功创建“忠州山笋”地理标志,正积极打造忠州竹区域公共品牌重庆全伦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年加工12万吨竹笋加工厂已竣工投产,其鲜食产品进入航空食品供应链。二是培育以竹代塑产业。围绕竹纤维利用、竹集成材家具、竹炭、生物质能源等领域持续发力。按照一园多基地竹加工业发展布局,推动招商引资,在工业园区建设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竹加工企业,在主产地乡镇建设竹产品粗加工基地,就近快速消化基地原材料,与竹产业加工园形成竹产品加工网络。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以竹纤维为原料研发、生产、销售竹纤维环保餐具,年加工竹纤维制品3亿套,年产值达2.5亿元。2024年,新招商引资火蜥蜴生物质颗粒燃料公司,将于2025年底建成运营,届时有望大量收购加工竹材。三是培育生态旅游产业。结合忠县现有文旅资源以及忠文化打造,大力发展竹产业产加销研学旅,开发笋美食、竹保健、竹体验等系列生态旅游产品,积极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生态、文化、旅游观光旅游。重点在白石镇、磨子乡、石子乡等区域建设开发竹海公园、竹种观赏园、竹林康养基地等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项目。积极开发全笋宴,大力传承、迭代竹具、竹雕、竹编等一揽子旅游商品。充分发挥磨子土家族乡“百竹园”功能,使成为集竹笋生产、竹研学、竹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巴曼竹韵乡村旅游基地和八斗台低碳竹海康养基地纳入全域旅游项目据测算预估,每吸引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增收1000余万元充分发挥出竹文旅综合效益。

20256月开始,全县将统一实施第一产业增加值三年行动方案,具体由县农委牵头统筹、各有关单位各司其职。针对竹产业发展,由县林业局具体牵头、相关单位积极配合:

县发改委:对竹产业发展尤其是竹产业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打捆项目、竹林优化抚育项目和“以竹代塑”产业园建设分别纳入县、市级重点项目储备。

县财政局:对林业产业发展尤其是竹产业重点项目储备建设、竹林经营收益保险、竹林生产大件机械工具、科技示范基地等在一定时期给予财政奖补资金扶持。

县规资局:在统筹协调林耕试点工作和耕地园地矛盾调查处理中,需充分考虑涉竹园基地方面在过渡期、确定期政策保护支持,最大化支持保障“一主两辅”产业用地。

县农委:将林业产业增加值纳入大农口范畴统筹同时,在一二三产上融合发展、争取财政生产性和收益性等补助方面予以分类兼顾,同时在竹业品牌推广、人才培育、技术培训(如无人机操作)、涉外考察交流等方面,从整合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予以综合支持。

县商委:针对食用笋竹产业商品化、品牌化建设推广,应着重安排在电商人才培育和直播带货营销、冷藏冻库、商品展销推介等方面予以综合支持。

此答复函已经欧应群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忠县林业局  

                2025527

联 系 人:杨媛

联系电话:15215016455

邮政编码:4043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