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以来,忠县坚定不移护生态、因地制宜谋发展,用好用活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统筹江城与江村、山水与人文等要素,推动产城景、农文旅深度融合,加强与万州、石柱周边区县协作互动,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山水宜居之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两群”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新发展理念牵引强劲
进入6月,忠州街道独珠村村民周清琳每天早上都要打理自家房前屋后的花草——村里的路油化了,村容村貌漂亮了,看到城里人陆续到村里休闲,周清琳盘算着吃旅游饭。
“门前一棵黄葛树,向左向右都看江。皇华岛、忠县城,左看右看入眼帘……”周清琳找人创作了宣传语发微信朋友圈。
与皇华岛隔江相望的独珠村,是一个三面环江、一面环山的半岛。虽地处城郊,但因交通滞后、基础较差,近2000名村民一直“抱着金饭碗讨饭吃”。按照规划,独珠半岛将被打造为三峡最美“江村”和乡村振兴的“江村”样板。
今年初,作为库心项目重头戏的独珠江村项目全面启动,“二面江”微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环线油化、慢行绿道油化等陆续开工。这些项目,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毁坏林木,不大挖大填,保持山水田林的自然肌理不变,田地上依然种庄稼,受到村民拥护。
烽火台、农业智慧园、稻鱼共生项目、石板步道……独珠江村初具雏形。村民们或砌坎平坝,或打整房屋,或栽花种草,或美化庭院,或成立合作社,分别准备开农家菜馆、设茶座、办民宿、搞休闲体验农业……
忠县以“忠州八景”为依托,已策划总投资约381亿元的项目160个,纳入库心项目储备库。2020年10月以来,先后滚动实施忠县至石宝沿江旅游公路、独珠江村、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三峡留城·忠州老街等4批共50个项目,总投资约41.3亿元。目前,三峡留城·忠州老街(一期)、汉阙广场、独珠“二面江”区域、石宝镇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临江岩摩崖造像保护等14个项目已竣工投用,完成总投资超过5亿元。
各个项目顺利实施背后,彰显着忠县用好用活“生态宝贝”的决心——在规划建设中,处处秉承“不伤山、不害地、不坏水”宗旨,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生态,在必要的修复中保持原样原貌。
皇华岛是三峡库区最大的生态岛屿,湿地生物资源丰富,集湖泊、库塘、稻田、森林于一体。在项目启动后,建设方抛开各种“魔幻建议”,坚定不移保护湿地资源,实施生态修复。
全国18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之一的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从建设阶段到开园后,始终坚持“姓农”本质,吸引人们在此尽情体验农事活动、感受劳动乐趣,成为青少年研学旅基地和乡村旅游胜地。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生态为本底的产业融合发展在忠县蔚然成风,拔山阿金河、马灌油菜花、黄金花田溪谷、大岭桃花、涂井三峡橘海、白公樱花、任家蔬果、复兴天子山花海、官坝桑葚、双桂荷花等品牌,在忠县及周边已小有名气,带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综合效益。
“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项目,则是忠县用好用活“人文宝贝”的生动实践。
忠州老街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去年3月,“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项目启动后,通过基础设施“微改造”,老街巷道畅通了、污水入管了、“蛛网”下地了、消防隐患排除了。在文化创意赋能中,汉阙、东坡梯道、古城东门、大府邸、巴蔓子刎首留城处等文物和遗存就地“复活”。通过将文化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同步发展新旧业态,忠州老街已变身网红街区。夏日夜间,小吃、美食、饰品、服装、游乐项目、演唱会应有尽有。人们或选购小商品,或品尝特色美食,或坐竹椅喝坝坝茶——烟火气息日益浓郁。
“我每晚进账300多元,盈利150多元。”自主创业的28岁店主伍青锋不再担心就业问题。和伍青锋一样,在忠州老街从事手工坊、传统美食、非遗传承等的创业者已有100多人。
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给忠州人带来实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引发越来越多干部群众的共情共鸣。
前不久,一则全方位推介“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文化旅游资源的招商宣传视频,忠县人几乎人见人转,在全网产生轰动效应。
创新驱动活力更足
名扬四方的“石宝寨”牌忠州豆腐乳,一直是罐装、瓶装、盒装,近来面市一种类似果冻的包装,消费者吃一个打开一个,再也不会出现吃一小块而必须打开一整坛的情况。就这一小小工艺改进,让“果冻”豆腐乳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产品销量陡增。
返乡到白公街道创办生态农业公司的赵代香,潜心研究药食同源物质加工技术,今年5月获得重庆首张铁皮石斛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后,1个月的销售收入超过去年半年的收入。
外来投资企业三一绿建(重庆)实业有限公司落地忠县后,聚焦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研发出新型绿色智能环保建材,建成建筑工业化产业链,成为首创。该公司投资62亿元建设三一绿色智能建筑产业园,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可达76.8亿元。今后,项目将逐渐在全国布局发展。
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近10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4000万元,所生产的竹纤维餐具实现全周期生态循环,公司负责人应邀出席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作主旨演讲,产品畅销欧洲,今年已签订意向订单2亿多元。
忠县大地,各行各业,从小到大,创新驱动从共识变成行动。近年来,忠县入库培育县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家,成功培育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重庆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作为我县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西南地区最大高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商,也是忠县特色工业领头羊之一,公司现已形成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产能,2022年产值预计突破60亿元。新建8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项目将于今年10月底建成投产,届时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成为我县首个100亿级企业。
高质量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忠县始终以创新的眼光、清醒的头脑策划项目、招商选商,围绕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以“亩产”论英雄,严把项目审查关,不仅没有吓退投资,反而引来一大批高质量优秀项目。
——“三峡库心·长江盆景”直接相关项目,已洽谈企业100余家,协议引资共30亿元。
——金沙河面业集团投资15亿元,依托去年9月开港的长江上游首个万吨级港口新生港,建设粮食加工仓储及包装饮用水生产项目。
——中农投集团投资15亿元,在沪渝高速公路忠县互通附近建设忠农智慧冷链物流基地项目。
——重庆农产品集团投资3.8亿元,在临港新城建设渝东北农副产品及进口肉类冷链加工集配中心。
——新兴际华集团投资30亿元,在乌杨新区建设海南海药西部(忠县)医药产业基地。
——重庆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今年再投15亿元,在乌杨新区建设高端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扩能项目。
——四川新希望教育集团投资15亿元,在忠县数字产业小镇建设重庆数字产业职业技术学院项目。
…………
数据显示,忠县近年来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8家、中国500强企业5家,实际到位资金450亿元,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资源加工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支柱作用更加显著,“一江两岸四片区”城市格局框架基本形成。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55亿元、工业总产值455.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
数字经济成新引擎
6月15日,毅莱控股集团与忠县签订发展数字经济合作协议,将在忠县以校企合作方式培养电竞主播、电竞职业战队队员,建立网红达人孵化基地发展直播经济等。
早在2020年,毅莱控股集团就在忠县注资500万元成立子公司。此番与忠县“再续前缘”,对方正是看中忠县数字产业小镇及数字经济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借助网络直播风口,在毅莱控股集团操盘下,网红经济、直播经济将成为忠县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突破口。
汉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先在浙江,后迁到海南,今年4月将公司总部从海南整体迁到忠县,在忠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建数字产业孵化园,培育网红达人。预计到今年底,该公司产值将超过1亿元。
今年进入忠县数字产业小镇从事电竞行业的,还有专注于电竞教育培训的铎魁电竞。这些企业,或开展电竞教育培训,或打造电竞视频内容传播平台、电竞文旅基地,或培育网红达人。
而在此前,无锋科技、游族网络、51社保、字节跳动等业内知名电竞产业企业已捷足先登,在忠县深耕电竞产业。
今年5月23日,重庆移动、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与忠县人民政府签署“数字创新 智享未来”5G+战略合作协议。四方将在科技创新、数智赋能、基础通信等多个领域紧密合作,深入打造数字忠县、乡村振兴、城市提质及人文旅游等重点应用场景,全方位推动忠县智慧城市建设。
忠县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拥有柑橘全产业链“数据+电商+金融”三大平台的“柑橘网”,让忠县柑橘交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线上用户达数万户,累计交易额突破40亿元,荣膺中国大数据应用最佳实践案例。
通过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产旅融合,忠县数字产业小镇逐渐成为市内外数字产业投资洼地,并入选全国优选体育产业项目名录,被授予重庆市数字( 电竞)产业示范园,成为全市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土电商产业方兴未艾。数据显示,忠县直接或间接参与发展电商经济的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从事建筑行业的严小峰去年7月返乡后发展农村电商,旗下“小峰回农村”品牌现有自营抖音、快手网店5个,带货达人200余人,团队全网粉丝量合计180多万,建起了优质大米、忠橙、笋竹等销售网络。
近年来,累计有20余家电竞产业上中下游企业落地忠县数字产业小镇,有2000多名网络主播在数字产业小镇注册工作室。全县现有电竞相关企业4440家,占全市的90%以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忠县电竞产业已初步实现有规划、有场馆、有赛事、有学校、有企业、有产值、有税收。截至去年底,忠县数字产业小镇实现产值130.45亿元、税收7.63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6.22亿元、税收3136.31万元。
数字经济赋能,为忠县插上高质量发展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