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涂井乡友谊村300亩“爱媛38号”迎来丰收季。11月23日,记者在友谊村柑橘基地看到,沉甸甸的“爱媛”橙挂满树枝,果香四溢。冬日暖阳下,十多名工人忙着采果、分选、装车。两天后,这批果子将被运往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
“我们的爱媛橙品质和产量都不错,有很多客商来采购。爱媛橙的总产量预计超过300吨,产值200万元左右。” 重庆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该园区的“爱媛”橙采用套袋等保温措施,全部使用农家肥,将原本于11月初上市的时间推迟到11月下旬,果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错季销售也使得效益大大提升。
“套袋后不仅能够保证外观更漂亮,还能抗风霜。延迟上市时间20天左右,虽然多花了不少人工成本,但价格上涨30%,总体增收50多万元。” 该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该果园自2015年发展以来,面积已达到300亩,种植了包括爱媛、脐橙、春见在内的3个柑橘类品种,均已全面挂果。园区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务工增收,每年仅劳务费支出就超过160万元。
村民邹启祥、江远秀夫妻二人常年在园内务工,不仅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我一年在果园里面干300多天,可以挣4万多元,加上土地流转费4000多元,一年可以挣5万多元。”正在园内摘果子的江远秀说。
为支持企业持续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延链条,当地党委、政府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配套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包括总投资600余万元新建作业道路3.5公里、蓄水池6口,整修山坪塘3口,建设400立方保鲜库一座。园区水肥一体化、智能喷药系统实现全覆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结合三峡橘海景区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对园区提档升级。同时将积极招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拟新建一家果脯加工厂,增加柑橘产品附加值,促农增收。”涂井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