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忠县要闻

忠县:牵紧“文明绳” 做文明养犬人

日期:2023-12-21
字号:
分享:

12月18日傍晚,忠县城区香山湖小区内,晚饭后出门散步的居民越来越多,其中不乏爱犬人士牵着心爱的宠物犬出门遛一遛。

“请抓稳您的牵狗绳,不要脱离您的掌控之中。”在小区中庭,一名正在值班的小区保安委婉地提醒着一名遛狗的女性居民。

“放心好了,我是按规定使用的遛狗绳,不超过一米五。”“看来您挺懂道理,也懂政府规定哦。” 女性居民和保安相互笑着对答着。

今年6月1日,《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开始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文明养犬行为,提高居民文明养犬意识,营造安全、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忠县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更是把规范养狗行为作为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规范管理、加强宣传等方式引导居民依法、文明养犬,切实将文明养犬工作抓实抓细。今年以来,县公安局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养犬管理工作。10月24日,副县长徐玉伦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召开养犬管理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各部门尽职履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切实形成统一高效的养犬管理工作机制,会议明确了全县重点管理区和一般管理区,明确了各单位责任分工,细化了工作任务。

建设文明城市 养犬不再是“私事”

“养狗是我的爱好,怎么养狗是我的私事?”“但是你养狗的行为影响到其他人,影响了公共环境,造成了后果就应该受到处罚。”不久前,城区忠州广场附近,一起文明服务志愿者规劝一遛狗不系遛狗绳的居民时,遭到了抵触。狗一直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很多养犬人已经把狗狗当作家庭的一份子,它们或勇猛果敢或聪明可爱,既能在荒野丛林中为人类提供保护和服务,也能在都市森林里给我们陪伴和慰藉。但是,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却让一部分养犬人“愉悦了自己、妨碍了他人”,甚至一些行为已经危害了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近年来,宠物犬伤人、随地大小便等现象屡屡发生,不文明的养犬行为成为城市文明建设和治安管理的顽疾之一。

来自县公安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犬只30000余只,其中城区各类犬只数量就达2000余只。今年以来,全县共发生涉犬警情412起,相关部门累计捕获攻击性(伤人)犬只数量260余只。

“目前看来,虽然没发生致死人命和发现狂犬病病例,但强化养犬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宣传引导 改掉养犬不文明习惯

12月7日,在忠州街道东坡路社区开展的文明养犬主题宣传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小区设置“宠物便箱”,放置宠物拾便纸和拾便袋,倡导群众及时清理狗粪便,让文明养犬理念深入人心,共同呵护美丽家园。

近期,城内各社区也纷纷行动起来宣传《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社区干部、网格员在居民小区单元门口、小区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对发现的遛狗不拴绳行为进行现场劝导,通过发放宣传页、现场咨询答疑等形式,向辖区群众讲解文明养犬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同时,提醒群众养犬时要做好登记办证、疫苗接种等工作,倡导居民文明养犬、依法养犬,促进形成健康文明的社区氛围,共同维护小区良好的人居环境。今年3月以来,县公安局联合县文明办、县农业农村委、忠州街道等部门开展了《文明养犬共建和谐》《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等宣传活动,通过县公安局“两微一抖”平台、忠县融媒体中心等定期推送涉犬管理法律法规,深入居民小区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6500 余份。同时,县公安局在城区开展犬只集中整治行动,对集中遛犬行为、夜间犬吠、不牵绳遛犬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先后发放告知书500余份,劝导1500余人次 。社区民警会同社区干部和网格力量,结合入户宣传,对个人养犬数量和品种进行全面摸排,精准掌握底数。                                                            

依托科技 养犬管理更精准

为加强对宠物犬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今年,县公安局与重庆宇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忠县养犬登记暨犬只个体识别服务合同》,该公司负责为忠县养犬工作提供犬只生物识别、免疫等服务,目前已协助县公安局对忠县5家宠物医院进行培训。依托养犬管理信息系统,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委对主动申报的犬只进行登记、免疫查询、犬只识别等管理。10月以来,忠县新增登记领取二维码犬牌、植入电子标签犬只175只。

“我家宝贝也有身份证了。”香山国际小区居民赵厚琼抚摸着爱犬的犬牌笑着说,非常支持政府对宠物犬的管理,没有不文明的狗狗,只有不文明的主人。她呼吁广大养犬的市民朋友,用文明行动为养犬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