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历史厚重,人文荟萃。近日,市政府审议确定了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共301位。忠县共有7人入选,其中5位本籍名人、2位客籍名人,是本次入选名人较多的区县之一。加上第一批入选的8位历史名人,忠县共有本、客籍重庆历史名人15位。
一、忠县本籍的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按时代先后顺序)
(一)文立(?—279),字广休,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西晋名臣,著名学者,累迁尚书,从政清正廉明,忠贞爱才。少时游于蜀国太学,专攻《毛诗》《三礼》,师事谯周,与李密、陈寿同窗。晋武帝司马炎即位,拜为济阴太守, 政事清明,百姓乐业,入为太子中庶子,拜为散骑常侍,迁卫尉,兼梁益二州大中正,负责人才的选拔。咸宁末年 (279),卒于官,葬于蜀。
(二)高倬(?—1645),字枝楼,忠州㽏井高家河(今重庆忠县)人,官至刑部尚书,太子太保。明朝天启五年(1625),高倬中进士,任浙江德清县知县。崇祯四年(1631),征授御史,因直言上疏,指责蓟辽总督曹文衡“肮脏成性”,被贬官一级。次年复职,改任大理右寺副。崇祯十六年(1643)二月,升任右佥都御史。崇祯十七年,福王朱由菘在南京建立南明王朝,高倬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次年二月,高倬升任刑部尚书。五月,清兵攻破南京,200多名臣子降清。高倬痛骂福王昏聩,群臣事利,方造成亡国之灾,遂仰天捶胸,自缢殉国。
(三)沈芷人(1898-1975),字士麟,忠县花桥镇人,著名实业家,是四川军事工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0年9月,与邓小平同船赴法国留学,先后获得化工硕士、电机硕士和机械博士学位。沈芷人学贯中西,通晓汉、英、法、德、拉丁语等五种语言。1926年,沈芷人回到重庆,被聘为四川历史上第一家无线电台台长。1931年,任四川省武器修理所总工程师,并写出《机枪原理》兵器专著。随后,沈芷人退出军政界创办实业,独资开办了重庆兴国实业公司、向家坡模范农场、江津国华酒精厂等,并还参与创建大华航空公司,成为实业救国的楷模。1941年,沈芷人捐银元一万元、租谷700担,创办了忠县大道中学(今拔山中学)。抗战胜利后,沈芷人又在重庆创办“为民国际贸易公司”“三友轮胎公司”,其船队常年航行渝沪之间和东南亚一带。1948年,沈芷人将轮船公司迁往香港,从此离开祖国大陆。1951年,他又迁到马来西亚,创办沙巴洲中国建设公司,亲自指挥设计建设许多现代化建筑,被《华人日报》誉为“开发沙巴洲的巨人”。1975年9月12日,沈芷人在香港去世,9月22日,其骨灰运回重庆安葬。
(四)方文培(1899-1983),字植夫,忠县官坝镇人,植物分类学家、教育家,四川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英国皇家学会和荷兰皇家学会会员,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生物系植物标本室的创建者,曾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西南农学院林学系主任及华西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1921~1927年,在南京东南大学生物系学习。1927年,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读研究生。1934~1937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赴美国考察、讲学。1950~1983年,任四川大学生物系教授。他在槭树科、杜鹃花科的分类研究上有重要建树,发现新种100多个,撰写《峨眉山植物图志》《四川植物志》及《中国植物志》的有关类群等专著,培养了大批植物学专业人才,为调查中国植物资源、积累标本资料作出了贡献。1983年11月30日,方文培逝世于四川成都。
(五)罗广文(1905-1956),忠县三汇镇人,国民党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战期间,率部英勇作战,始终拼杀在抗日第一线,战功累累。他1925年东渡日本,1927年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29年8月毕业回国 ,在黄埔军校任少校兵器教官、第七期炮兵队长。抗日战争前夕,罗广文已是国民革命军十八军十四师四十二旅少将旅长。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后,罗广文随十四师开赴罗店地区。上海沦陷后,罗广文在广德参加了阻击日军追击队的战斗。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9月,罗广文升任十八军十八师副师长、代理师长。1939年,罗广文正式升任师长,担任重庆卫戍任务。1943年4月,罗广文晋升为十八军副军长,他亲临前线参加中日石牌保卫战,中国军队取得大捷。罗广文因之获国民政府最高奖——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十八军中将军长。1944年,陈诚将罗广文调任第八十七军军长。1946年春,罗广文被任命为第十四军军长兼重庆警备司令,1949年后任第十五兵团司令。1949年12月,他率部在四川郫县安德铺起义。1954年出任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3月任山东省林业厅厅长。1956年因病逝世,终年51岁。
二、客籍忠县的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按时代先后顺序)
(一)李吉甫(758-814),字弘宪,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宰相李德裕之父,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曾任忠州刺史,所著《元和郡县图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理总志。李吉甫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明州长史、忠州刺史、柳州刺史、考功郎中、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年间,李吉甫两次被拜为宰相,其间一度出掌淮南藩镇,爵封赵国公。他策划讨平西川、镇海,削弱藩镇势力,辅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贞元八年(792),李吉甫被外放为明州(治今浙江鄞州)长史,后起复为忠州(治今重庆忠县)刺史。在忠州期间施行善政,兴修水利,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减免赋税,政声卓著;他不记旧怨,以礼相待前宰相陆贽,六年不徙官。元和九年(814)十月,李吉甫暴病去世,时年57岁,赐谥号为忠懿。
(二)马堃(?—1277),甘肃省宕昌人,南宋名将马暨之兄。文武双全,足智多谋,曾任过六郡镇抚副使,政绩颇显。南宋咸淳七年(1271),任咸淳府知府。1277年夏,元军川都元帅杨文安率部进攻忠州皇华城,试图以同乡身份劝降马堃。马堃不为所动,据城坚守,元军久攻不下。1277年冬,杨文安派兵夜袭,城破,马堃与军使包申率兵巷战,战败后以身殉国。
名动巴渝传古今,光耀忠州留英名。敬畏先贤先辈,不忘历史名人,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忠州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