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忠县果业发展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忠县果业发展中心(重庆市忠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全县果业产业化发展及忠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供服务。 | |||
住所 |
忠县忠州街道州屏环路57号4楼 | |||
法定代表人 |
熊长春 | |||
开办资金 |
1(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忠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5064 |
11.3281 | |||
网上名称 |
忠县果业发展中心 |
从业人数 |
19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4年,县果业发展中心以建设省部共建国家级忠县柑橘产地市场为主要抓手,实施忠县柑橘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中国柑橘名城,各类水果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全县水果面积稳定保持在44.2万亩、产量57.8万吨,综合产值72.2亿元,比2023年增加5.24万吨、15.4亿元,分别增长 4.2%、27.1%。 一、亮点工作 (一)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2024年,我县柑橘产业面积稳定保持36.5万亩,产量预计达50万吨,可实现综合产值65亿元,分别比2023年增加5万吨、15亿元,分别增长11.1%、30%。此外,全县各类特色水果发展成效突出,全县特色水果面积稳定在7.7万亩,全年产量超7.8万吨,比2023年增加0.2万吨。 (二)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抓手有力 我中心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忠县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狠抓省部共建国家级忠县柑橘产地市场建设,省部共建国家级忠县柑橘产地市场总部已显雏形。一是筹备重庆三峡柑橘交易中心开业。柑交中心与忠县、云阳、丰都等地区200余家种植、加工、农资投入品方面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市委金融办已完成柑交中心线下交易大厅及柑橘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验收,柑交中心开业申请资料通过市委金融办综合监管处审定,并已提交至市委金融办主要领导审定待批复,力争年底实现开业运营。二是强力推动三峡柑橘产业大脑建设。积极争取市农业农村委支持,三峡柑橘产业大脑成功落户忠县实施,市农业农村委支持的《三峡柑橘产业大脑建设项目》已正式下达批复,目前正在大力开展系统开发工作,拟于今年底上线试运行。同时,积极争取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局资金,报送的《三峡柑橘数字化转型赋能平台项目》已通过市级评审并报国家发改委竞争性评审。柑橘产业大脑已纳入万亿国债项目、龙溪河流域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重大项目。 (三)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链条完善 一是果园产出能力不断提升。实施市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2024年忠县柑橘产出能力提升项目,重点支持黄金、新立、涂井、乌杨等乡镇重点建设5000亩水肥一体化设施。同时,从投入强度高、产出效益好、联农惠农显等方面进行评选,培育“树势强、品种优、品质佳、产量丰、产值高”的“忠橙”示范果园5万亩。二是全县创绿成果不断巩固。以黄金镇为核心,建立1000亩核心示范片,推广三叶草生草栽培及水溶肥的使用,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绿色增产增效。本年度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绿色防控22.97万亩,绿色高质量生产得到进一步巩固。三是柑橘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培育鲜果商品化处理企业16家,鲜果处理线19条,塑料筐厂1家、纸箱厂2家,基本实现1小时从柑橘树到分级分选车间的鲜果加工产业布局,其中三峡柑橘忠县鲜果集散处理基地(一期)已建成投产,总投资20亿元的重庆(忠县)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引进投资8000万元的重庆雪檬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忠县三峡柑橘电商物流园建设项目,填补了忠县柑橘鲜果销售电商短板。以橙汁加工为主导,不断推进柑橘精深加工产业,派森百橙汁及鲜果集橙汁NFC橙汁产能达20万吨,加工衍生物橙皮、橙皮丁等常态化出口至日本及欧洲地区,重庆博富文柑橘有限公司与厦门肯晟进出口有限公司达成股权出让合作,橙汁加工厂复产在即,同时多样化开发柑橘产品,发展忠记酒庄、嘉天酒业、冉阳农业等3家柑橘酒(酿制酒)及橙片加工企业,年加工柑橘可达5000余吨。 (四)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提升 一是着重科技支撑。深化与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重庆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和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团队合作,推进重庆市柑橘工程研究中心、忠县柑橘国际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平台建设,新引入阿密达、川津5号2个品种区试观察,嫁接改良完成区试的品种100余株。重庆奥芸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80亩杂交柑橘基地全部建设完成,已栽植育种材料8000余株,柑橘中试品种30余个。引进湖北国硒中心在黄金、涂井开展富硒柑橘种植试验,进一步提升柑橘附加值。联合西南大学开展技术试验2个,着力解决了爱媛、金秋砂糖橘采前严重落果、烂果及春见大小年严重瓶颈性技术问题。二是加强人才培养。组建柑橘专家团队和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库,分层次、分梯度、分重点开展科技培训。全年召开全县柑橘业主、技术人员和社会服务人员参加的培训大会2次,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完成对500余名柑橘产业工人操作技能考核认定。三是提升品牌赋能。我县柑橘区域公用品牌“忠橙”通过统一授权使用、统一产品分级、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溯源、统一监管保护,完成商标注册53件、版权登记1件,累计授权达100余家企业,积极组织企业入会参展,常态化举办“诗意山水千年忠橙”等宣传推介活动,对接重庆电视台、县融媒中心等媒体开展宣传,特别是今年县政府分管领导做客重庆电视台,以“访谈+直播带货”的形式参加“三峡柑橘·忠县忠橙”专场直播推介活动,当日视频网络观看人数超400万,“忠橙”知名度、美誉度、曝光度大幅提升,品牌价值达105.89亿元,荣获“2024中国品牌500强”“2024中国(橙类行业)十大领军品牌”。 (五)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到位 一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贯彻落实“走宣解”为契机,走访柑橘企业300余家次,收集企业经营难题,指导企业生产管理。在柑橘生产关键季节,深入生产一线,现场指导柑橘疏果、修剪、病虫害防治工作。全年累计为忠县畅达公司智慧柑橘果园、忠县新硕农业公司等100余家柑橘种植企业、大户提供技术服务,现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0余项。特别是今年旱情期间,采取分片督导的形式,深入果园一线,调研果园防旱设施,现场指导各柑橘基地乡镇(街道)抗旱工作。二是加强产业风险防控。严格执行果园高接换种和加强水果种子、苗木和接穗检疫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严格审批程序,规范柑橘苗木、接穗等引种行为,加大对无证经营和乱引乱调运柑橘繁殖材料的处罚力度。同时推进柑橘保险,本年度完成柑橘种植保险10万亩,收益保险8万亩,柑橘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三是创新果园经营模式。通过资金奖补、基础设施改善、技术支持等方式引导柑橘果园适度规模经营,推行返租倒包,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破解我县柑橘主导产业存在的果农参与度不高、大果园技能工人缺乏的难题,引导解决大果园及失管脱管等果园经营问题,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示范带动和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建立监管考核机制。根据《关于印发<忠县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忠委办发〔2023〕11号),配套印发了2024年忠县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测评指标、柑橘产业争先创优赛马比拼实施细则、忠县柑橘产业监督管理机制。对各柑橘基地乡镇街道采取季度走访和年度考核形式,通过“奖先督后”的工作机制,营造出“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有待提高。近年来,全县用于柑橘产业的项目资金较少,财政补助资金到位较慢,基础设施提升、科技研发、示范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等工作进展缓慢。比如近年来,高温伏旱天气频发,部分果园因水源和灌溉设施缺乏,果园的质量和效益严重下降。 (二)产业工人缺口较大。目前我县柑橘基地一线工人年龄基本都在60岁以上,大多数为小学文化,对修剪、疏果以及现代化机械的使用这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很难胜任,柑橘产业熟练技术工人缺口较大。 (三)加工配套不够完善。包装箱、胶框等加工耗材配套仍然不足,本土包装的纸箱、纸袋产业价格批发价格较周边高出0.1元每件,采购多数为跨区域发生,包装及运输成本上升,县内大量柑橘以“一树果”方式批发至外地贴标上市,鲜果本地处理率不足。 三、2025年重点工作 (一)确立工作发展目标。2025年,全县的工作目标为水果面积稳定在44.2万亩,总产量达60万吨,综合产值88亿元以上。其中,全县柑橘生产面积稳定在36.5万亩,总产量5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80亿元。 (二)持续抓紧工作抓手。全力推动省部共建国家级忠县柑橘产地市场建设。一是根据产地市场备忘录及规划进一步梳理完善产地市场市级部门任务分解表,报市农业农村委市场品牌处审定印发,推动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二是三峡柑橘产业大脑按序时推进表打表推进建设进度,拟于年底上线运行。三是加大同市委金融办沟通力度,加快推动柑交中心开业,以柑橘产销为主阵地,采取地推、培训、宣传等方式持续开展柑橘全产业链各环节客户开发工作,进一步充实柑交中心交易对手数量。 (三)继续完善产业链条。一是继续实施产出能力提升行动。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开展示范引领等形式,积极申报三峡移民后扶柑橘基地果园提质增效工程等项目,继续重点支持水肥一体化、生产作业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智慧果园、“忠橙”示范果园建设,实施品种改良,通过示范引领,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柑橘产出能力。二是继续巩固柑橘产业创绿成果。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草栽培、病虫绿色防控等绿色技术,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肥料的利用率,实现化肥、农药“双减”,同时达到提升柑橘品质的效果。联合农业执法支队、农安中心、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确保不使用违禁农药,不超范围使用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继续提升柑橘产业加工能力。以重庆(忠县)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及三峡柑橘忠县鲜果集散处理中心两大鲜果商品化处理企业为核心,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以商招商,引进加工配套企业,不断完善忠县本土注塑、果标、包装等产业建设。支持派森百、新派农业等精深加工企业生产线建设,不断做强精深加工能力。支持精油提取、柑橘酒酿制等新技术研发,积极开发浓缩橙汁下游产品,围绕博富文橙汁加工厂等项目以商招商,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开发柑橘精油、橙皮苷、橙皮丁、果胶、罐头、化妆品等新产品,形成柑橘精深加工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 (四)不断挖掘产业潜力。一是深挖科技潜力。继续推进重庆市柑橘创新研究中心、忠县智慧柑橘创新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建设,争取尽早取得科研成果,为忠县选育推广1个具有忠县辨识度的柑橘专有新品种。加强与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重庆市果树所等科研院校合作,并针对柑橘生产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二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技术推广人员、乡镇专岗人员、柑橘种植业主、企业技术负责人、一线生产人员、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人员分层次开展柑橘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专业理论知识培训,重点培训柑橘土肥水管理、保果管理、病虫害防控、柑橘采后处理、柑橘修剪、嫁接、疏果、套袋等专业知识。三是提升品牌影响。开展“忠橙进山东”、“忠橙进上海”等系列地推宣传活动,推进“忠橙”、“忠州橙汁”国内外宣传,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对接市、县商务部门开展出口推介活动,围绕柑橘产业,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探索订单直供生产,减少中间环节,最大限度推动果农和经营主体实现增收。 (五)常态落实保障工作。一是常态化开展服务工作。以开展“走宣解”工作为抓手,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支持中小果园发展,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二是常态化开展风险防控。坚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制度,强化柑橘非疫区建设,规范柑橘等水果苗木、接穗的引种行为,坚持果园高接换种100%备案,坚持检疫手续100%查验,防止检疫性病虫害在我县发生。三是常态化开展保险工作。引导柑橘业主积极参保,增强柑橘产业抵御自然等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特色水果持续健康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