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5002337116294894/2018-0242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忠县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18-01-25
[ 发布日期 ]
2018-01-25

忠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竹产业发展的意见

日期: 2018-01-25
字号:
分享:
忠府发〔2018〕1号
忠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竹产业发展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为充分挖掘我县竹资源优势,进一步延长竹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竹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竹产业提质增效,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县委十四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竹资源增量、竹产业增效、竹农增收为目标,优化竹产业布局,调整竹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完善机制为动力,提质第一产业、强化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提高竹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竹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构建忠县特色竹产业发展方式,促进忠县绿色发展,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政府统筹协调,制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技术指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是竹产业实施主体。
(二)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分区施策,使竹产业经济、生态和文化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依靠科技,不断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开发研究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通过建立科技研发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完善竹产业科技支撑体系。
(四)因地制宜,示范带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现状、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打造白石镇、马灌镇、金鸡镇示范区,建设高标准笋竹基地,发展相应的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带动其他乡镇竹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1年,全县竹林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笋用竹达到13万亩,竹笋产量达到12万吨;竹笋及竹材加工厂达到20个;建设竹乡“森林人家”“康养基地”25个;创国家驰名商标产品品牌1个;创市级著名商标产品品牌35个;创忠州知名产品品牌10个;实现竹产业总产值8亿元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着力抓好竹资源培育。坚持“适度规模,集约经营”的原则,围绕“一核三片”(白石镇为核心,马灌片区、汝溪片区、乌杨片区为竹资源培育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和林场)和美丽乡村建设布局,重点在非柑橘发展区建设高标准笋竹基地3万亩;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白石镇、马灌镇、金鸡镇,改建高标准笋竹基地1万亩;在相关乡镇和国有林场,突出抓好低产竹林改造3万亩,加强补植补造和竹林管理;不断提高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竹产品供给能力,丰富竹业资源。
(二)突出发展鲜笋产业。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加快竹林流转,通过积极发展合作社、大户承包等模式集约化经营,围绕笋用林培育,突出发展优质笋用竹。按照适地适竹的原则,加快发展雷竹、高节竹、红壳竹、绿竹、楠竹等笋用竹,形成四季生产和供应鲜笋的能力。大力推行覆盖笋技术,人工促进提前出笋,不断提高春节期间供应鲜笋能力。
(三)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开发引进竹笋、竹材深加工及系列产品的集成技术。重点抓好竹笋、竹纤维利用、竹集成材家具、竹工艺品、竹炭、竹化工和生物质能源等类别的开发利用。按照一园多基地”竹加工业发展布局,大力招商引资,在工业园区建设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竹加工企业,在白石镇、马灌镇、官坝镇、金鸡镇、汝溪镇等地建设竹产品粗加工基地,就近快速消化基地原材料,与竹产业加工园形成竹产品加工网络。到2021年,实现加工竹笋12万吨和加工竹材2万吨的目标。
(四)加快竹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结合忠县的文化旅游资源,从竹产业的产加销研学旅,消费者的吃住行游购娱出发,开发笋美食、竹保健、竹体验等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全面提升竹产业的生态、文化、旅游观光等功能。充分利用竹林景观资源,建设开发竹海公园、竹文化馆、竹种观赏园、竹林康养基地、竹乡森林人家等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项目,重点在白石镇、马灌镇、金鸡镇等资源禀赋突出区域建设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力传承、创新和发展竹具工艺、竹雕工艺、竹编工艺等旅游商品。适时举办采笋节等各类活动,促进竹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探索发展竹林林下经济。科学利用林下土地和空间,建立以笋竹为主体,多层次、多时序、长短效益相结合的竹林复合经营体系,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植物种类,合理开展种植、采集、休闲体验,实现农林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和经济、生态可持续循环发展经济模式。探索发展竹荪、姬松茸、牛肝菌、羊肚菌、石斛、三叶青、黄精等食用菌和中药材的林下种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
(六)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强竹林区道路、作业便道、蓄水池、滴(喷)灌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集约化经营。提高竹林示范基地建设标准,主干道宽不小于4.5米,作业便道宽不小于1.6米;抓好笋竹林区灌溉系统建设,科学配置自然引水和动力引水设施。到2021年,完善竹林道330公里,其中,运输主干道150公里,生产作业便道180公里;建设蓄水池32000立方米,灌溉管网270公里。
(七)支持品牌创新建设。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平台,大力培育竹产品品牌,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构建产品质量溯源体系;策划竹产品营销,加快形成忠县竹产业品牌影响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搭建网上交易平台;举办竹产品展示推介、销售对接、产业论坛等商贸活动,扩大竹产品的知名度。到2021年,争取创国家驰名商标产品品牌1个,创市级著名商标的竹产品品牌35个,创忠州知名的竹产品品牌10个,创建竹生态旅游品牌1~2个。
(八)培育产业经营主体。推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竹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壮大专业合作社,发展经营大户和家庭农场,推动竹林经营主体职业化。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农业创业。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从事竹业开发。
(九)加强营林技术试验研究。大力发展智慧林业,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技术与竹产业深度融合,主要对竹林机械化运输、竹林地温智能化控制、竹林管理缓控释施肥等营林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推广应用,助力林业生产和组织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忠县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竹产业的具体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和日常办公。
(二)技术保障。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同国际竹藤中心、浙江农林大学、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组织和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组建忠县竹产业发展智库,加快制定竹笋、竹材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为竹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政策保障。为确保竹产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工作需要,由县财政局统筹安排资金用于竹产业发展。县农业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安排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用于笋竹基地部分基础设施配套和竹产业融合发展。县科委要将笋竹科技示范园建设、营林技术试验研究纳入科研计划,保障科研项目实施;县交委、县水务局要将竹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县农委要将笋竹产业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口粮田建设等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县林业局要整合造林补助、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异地植被恢复、林业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用于解决笋竹造林种苗、肥料和管护。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鼓励竹业企业与竹农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所需收购资金,给予贷款贴息政策支持;鼓励竹业企业投入产业保险,由县财政局按农业保险政策相关规定补助保费。
将竹产业发展纳入对乡镇和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由县督查室对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竹产业发展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有序推进。全县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创新,加强经验总结交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扎实推进笋竹产业发展。
附件:忠县2017—2021年笋竹基地建设规划表
                              忠县人民政府
                              2018年1月4日
附件
忠县2017—2021年笋竹基地建设规划表
单位:亩
序号
乡镇街道
规划新建面积
规划改造面积
万亩笋竹示范区
建 设
1
忠州街道
1000
/
/
2
白公街道
1000
/
/
3
乌杨街道
1000
/
/
4
任家镇
1500
/
/
5
善广乡
1000
1800
/
6
洋渡镇
1000
2000
/
7
东溪镇
/
200
/
8
磨子乡
1000
2500
/
9
石宝镇
2000
/
/
10
涂井乡
500
3400
/
11
汝溪镇
3000
/
/
12
野鹤镇
/
3500
/
13
金声乡
1000
500
/
14
官坝镇
1000
10000
/
15
石黄镇
2000
1600
/
16
兴峰乡
500
500
/
17
马灌镇
1500
/
3500
18
金鸡镇
1000
/
1500
19
双桂镇
1000
/
/
20
拔山镇
1000
/
/
21
花桥镇
2000
/
/
22
永丰镇
1000
/
/
23
三汇镇
4000
1000
/
24
白石镇
1000
/
5000
25
黄金镇
/
3000
/
合计
30000
30000
100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