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忠县发展>文化旅游

两年忠州吏 百首盛唐诗 白居易的忠州“往事”

日期:2023-04-25
字号:
分享:
元和十四年初春,白居易在忠州以“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开局,却在悲戚与寥落中淡定下来,带领州民开荒种粮,植树造林,均赋宽刑,勤政为民。两度春风化雨,昔日“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的忠州,不再是“竞春无人来”的炎瘴湿卑地。白居易让忠州“竹树有嘉色”,梅樱与桃杏,在东坡上次第绽放,满城欣欣向荣。白居易在忠州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聊聊,白居易的忠州“往事”!

公元818年,仕途低迷的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调任忠州刺史。他溯长江而上,穿三峡到忠州,发现这个江边小城,连条能跑马车的平路都没有,怨叹道:“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白公祠前的白居易像一向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他,既然已经来到了忠州,便希望自己能有一席用武之地。

他在《忠州刺史谢上表》中写道“誓当负刺慎身,履冰厉节,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期展微效”。他相信通过励精图治,能改变忠州落后的现状,为朝廷分忧解难。

白居易认为施政惠民和种树一样:“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这是他为官施政、治理忠州的指导思想。首先是劝农,鼓励农桑。其次是均赋,按土地和财产多少交纳赋租,使之公正合理。第三是省事宽刑,精简办事程序。

白公祠内还原的白居易“与民同乐”场景白居易的这些措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自他任刺史后,忠州连续两年大丰收。他在衙前宴请府吏和州民,兴高采烈地欣赏“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

白居易反对奢侈浪费,聚敛财富。唐代中期,朝廷对忠州这一类小郡,实行“自收自支”,官府收取的赋税越多,官吏的个人收入也就越丰厚。但是他宁愿降低个人收入也要减免赋租,甘愿过清贫生活,“衣缝纰纇黄丝绢,饭下腥咸白小鱼”,是他在忠州生活的真实写照。白桥溪大桥上的白居易塑像白公祠内白居易写诗作画场景他还经常自掏腰包,接济贫困:"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充满了他对贫困百姓的同情怜悯之心。白居易自谦在忠州“唯拟腾腾做闲事”,但是他口中的闲事其实是为民造福的实事,其中尤为后人称道的是“龙昌寺底开山路”。龙昌寺在忠州城西,山陡路窄,很难攀登。白居易发动州民,历时大半年,修通了山路。后人为了纪念他这一政绩,就把这条路叫作“白公路”。

白公祠内的龙昌寺荷池白居易闲暇之余还“持钱买花树”,在东坡栽了桃杏梅等多种树木,美化了忠州环境,留给忠州人民一片绿水青山。白桥当接到赦还京师的诏命时,他已深深迷上了这里。“两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后来,即使身处繁华的京师,也是“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忠州展览馆内还原的“白居易东坡种花”场景。

“两年忠州吏,百首盛唐诗”,白居易对忠州这片土地,最真挚、最热忱的情感,深藏于他在此创作的一百余篇诗文中。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希望更多喜欢唐诗、喜欢白居易的人来到白公祠,感受先贤风范,欣赏白公在诗文中反复吟咏的忠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