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专项规划
[ 索引号 ]
11500233733986284A/2022-00047
[ 发文字号 ]
忠府办发〔2022〕23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规划
[ 发布机构 ]
忠县应急局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2-04-24
[ 发布日期 ]
2022-05-20

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忠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字号:
分享: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忠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4日

忠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全县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应急管理部关于做好“十四五”应急管理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应急函〔2019〕179号)、《关于组织开展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发改规〔2019〕849号)、《重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安办〔2019〕81号)等文件的要求,依据《重庆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基准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年到2025年。

第一章 形势与挑战

第一节 成就与经验

1. 综合应急四大体系建成运行

根据重庆市机构改革精神,整合构建了县应急行政管理体系、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应急力量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四大体系”,形成了应急管理矩阵。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基本建立。调整优化了县安委会和县减灾委成员单位,全县形成了“两委”“两办”“十一专办”“一总指”“四专指”的组织指挥体系,落实了人员,完善了总分结合的运行模式,为高效有序指挥奠定了坚实基础。

应急行政管理体系基本完善。县成立了应急管理局,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应急办,构建起了县、乡镇(街道)、村居、网格自上而下的综合性应急行政管理四级网络。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均内设了应急机构(安全监管机构),承担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履行了事故、灾害发生前风险辨识防控、隐患排查治理,灾害发生时响应处置和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的职责。全县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行政管理体系。

应急力量体系日趋完善。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要求,整合林业、水利等救援力量,建立了忠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统筹规划和实施全县应急救援。依托县消防大队业务指导,组建了8支(乡镇)专职救援队伍,建成微型消防站162个,新建市政消火栓335个、取水设施30处,购置各类消防执勤车辆2台、救援装备700余件(套);新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70人,战区覆盖全域,初步构建了“专常群”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应急制度体系有效建立。修订完善了《忠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忠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忠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93个应急预案。防汛抗旱、地震、地质灾害、森林防火4个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县政府同意印发。安全应急相关的7个行业主管部门单位、29个乡镇(街道)也按要求编制完善了各自的安全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突出简明化、专业化、实战化的要求,明确灾害事故的响应条件、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及人员、响应启动、应对措施和责任单位等内容。编制完成了15个《行业部门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及响应规范》,针对暴雨、高温等11类自然灾害预警敏感类型,在气象预警信息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及防灾减灾需求,进一步细化了预警信息发布路径、发布平台、响应措施和要求。全县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形成,制度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物资储备有备无患,并有效实施运行。

工业园区、高危行业、重点企业也依法编制、修订、发布了《生产安全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并开展评审演练,做到了常备少患。

2.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过去五年,全县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的指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多措并举,积极作为,取得并巩固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形势。

建立并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分解压实安全生产监管、实施责任。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制定出台了《忠县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对领导干部履职进行量化考核,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进一步落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依法施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力推行了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按《忠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通知》的要求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推进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加强对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建设施工、消防、非煤矿山、危化烟爆、工贸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整治,坚持实施政府挂牌督办隐患治理,坚持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科技兴安和智慧强安新举措。

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事故伤亡人数持续降低。“十三五”期间亿元GDP死亡率为0.057,比“十二五”期间的0.093下降38.7%。“十三五”期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47人,比“十二五”期间的70人下降32.9%。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5年获得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3. 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快速形成,防灾减灾成效逐步提升

在县防灾减灾委和应急管理的综合统筹推动下,形成了自然灾害防御群测群防体系。“十三五”期间,建立了全县自然灾害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部门监管责任、乡镇属地责任、管护单位主体责任,加大了气象、水利、林业、地灾、地震等行业领域重要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自然灾害风险预警、防范和灾害应对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灾害监测预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基本形成,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断增强。建立了工作机制,开展了自然灾害风险源普查,强化了过程管控,基本做到了“责任单位、防治资金、监测手段、防治措施”四到位和“警示牌、防灾预案、监测经费、监测人、监测记录、两卡、监测设施、撤离路线”八落实和网格员“姓名、电话、照片、工作单位”四项全公开。初步形成“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委)-组-户”六级一体化预警发布体系,忠县电视台还及时向全县29个乡镇(街道)发布预警信息,将风险预警到村组和责任人。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实施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6处,综合治理河长34.7公里,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8座。加强雨情水情汛情预测预报,完善防汛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成29个山洪灾害乡镇平台建设,成功应对特大暴雨及5次长江洪水袭击,全县102座中小型水库无一垮坝决堤,连续5年实现防汛“零伤亡”。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森林防火处置能力逐步增强。全县可用于森林防火的水源点共计7081个,其中山坪塘6963个,消防蓄水池20口,水库98个;现有林区防火公路538.8千米,生物阻隔带44千米,森林防火瞭望塔1处,防火检查站(值守点)5个,林火视频监控系统10套,防火宣传牌400座,卡口监控系统10处,森林消防指挥车1辆。

地质灾害调查治理力度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逐年减少。完成了大部分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等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查明了全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初步掌握了忠县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建立了忠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基础数据库。对全县88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现了排查登记,采取工程措施完成了51处灾害治理。对尚未治理的隐患编制和实施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监测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保证了人员安全。

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良性运行,成效良好。机构不断健全,人员不断充实,力量不断加强,装备不断提升,执法装备配置提档升级,安全检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统筹推进平安交通三年攻坚战,持续开展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运输、消防安全执法检查。安全生产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实施公路安保工程500多公里,改造危桥20个、渡口60个、渡改桥6个。对重要桥梁、主要路段、重要路口、港口、码头实施24小时监控,实现485辆农村客运、82辆危货运输车辆4G视频监控全覆盖,在港口码头、船舶安装4G视频14套,交通运输领域事故数相比于“十二五”下降10%。交通运输企业全部完成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企业备案的应急预案专家评审率达100%,企业应急演练开展率达100%。成立水上事故应急救援、公路抢险保通和应急运输保障等2个应急救援队伍。

城乡消防基础进一步夯实,消防软硬件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一是完成全县3个国家重点镇、19个建制镇的消防专项规划编制或修编;二是出台了《忠县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提升计划》(2020—2022);三是全面落实《消防责任制实施办法》,持续开展消防“四个能力”达标创建活动,四是专项专业执法和委托执法相结合,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整改;五是两级政府增兵添将,购置设备,实训强兵,实现战区全覆盖和救援处置战斗力全覆盖。

这些成绩的取得,最为深刻的体会是全县应急事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组织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恪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红线、底线,为应急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最宝贵的经验是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创新监管模式,探索统分结合,形成管理网络,实现“1+2+N”格局,集中了优势,形成了合力;最坚实的基础来自各类企事业单位,社区村组干部群众日复一日查风险改隐患,夯实了应急管理的基层基础;最可喜的探索是在科技兴安、智慧应急建设上成效初显。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灾治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等领域在风险隐患监测监控、事故防范和救援指挥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

1. 应急管理体系初建,协同运行有待完善

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正处于新机制初步构建、职责厘清、人员角色转换的探索、适应阶段,体系建设和协同运行还存在问题。一是新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各职能部门间的应急协作还需磨合,现有合力不足;应急管理政策、制度与新格局运行所需差距明显,应急队伍组建,应急能力保障,应急协同运转都需增强。二是应急管理人员队伍配备不足,基层应急力量薄弱。现有的应急管理人员队伍与履行任务不匹配,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缺口较大。三是应急救援专业人员技术技能,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不足。新组建的救援队伍人员变动流失频繁,稳定性差,保障到位不足,缺乏全面的救援知识技能和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对各种救援器材在不同环境下的选用、使用不熟练,不能应对复杂艰险的应急救援。四是应急装备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管理不精。目前,全县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调拨、使用还较为粗放,救灾物资数量少、库房布局不合理、调拨管理不规范等较为明显。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种类及数量配备严重不足,特别缺乏处置“水上、森林火灾、山体滑坡、高层建筑”等领域的专业、高精尖设备,不能满足应急处置需求。五是部分企业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存在盲目侥幸和消极应付心理,导致应急能力低下。六是辖区居民的应急常识、应急能力缺乏,自救、互救能力弱,很难在有组织的救援活动中发挥作用。

2. 安全隐患风险递增,安全事故防控压力不减

“十三五”时期,安全生产事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全县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依然偏大,旧的隐患未能清零,新的隐患又逐年累积,造成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是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投入欠账过多,设施设备老化严重,极易诱发生产安全事故。二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乡村公路里程长、设施少,保障低,机动车多,种类各异,优劣同在,导致车辆风险高、事故多。三是忠县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消防安全危机加重。全县已建成高层建筑372幢,地下空间总面积超过15.9万平方米、体量大于5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1座、易燃易爆单位63家、养老场所107家、医疗机构475家、学校234所、公共娱乐场所83家、商场市场80家。老旧建筑、沿街门店内的“三合一”场所遍布城乡,高层建筑、工贸企业、医疗机构等领域消防安全合格率较低。这些建筑大多结构复杂、体量庞大、功能多样、人员密集,事故隐患和事故都呈大幅上升趋势。城市供电、供气设施老化,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仍有发生。四是产业园区及城乡结合部安全管理依然薄弱。五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育政策的调整,人口老龄化和婴幼儿呈双增多趋势,养老托幼机构、各类学校成为新的重大风险点。六是渡口、码头、客运货运船只数量较多,水上交通风险不容小觑。七是工矿企业、加油加气站点、特种设备、古镇古寨(旅游景区)、旅游新业态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

3. 自然灾害点多面广,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不足

我县地处三峡库区中心,属于山区地形,多高山丘陵河流,辖区森林覆盖率高,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洪灾、泥石流等风险点多面广,防控难度大。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处于起步阶段,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全县自然灾害的风险点底数不全面不详细,防控、监测预警机制还在完善,应急基础设施薄弱,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还有待提高。

森林火灾风险高,森林防火压力大。森林植被越来越多,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5%,雷击、人为火源防控难度大,发生火灾的风险高。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薄弱,坡陡路窄、难以通行,瞭望塔、检查站数量严重不足,预警监测能力不足,人工作业效率低下,防灭火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特别是基层单位扑火物资储备不足、品种单一、设施设备十分简陋,很难及时处置突发火情。

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县现已查明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库岸等6种地质灾害隐患点886处(其中滑坡680处,崩塌/危岩57处,不稳定斜坡149处),大中型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危岩多达430处,具有点多面广、易发性高、隐蔽性强、随机性强、破坏性大、灾害链条长的特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

防洪基础薄弱,防洪形势严峻。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经济体量不断增大,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防洪标准总体不高,防洪能力普遍较弱,洪灾损失将越来越大。目前忠县尚有1个市级防洪薄弱点尚未消除。全县基本无控制性防洪枢纽工程。防汛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不足,水文监测尚未实现有防洪任务的河流全覆盖,中小水库监测预警设备不完备,防汛抗旱网格化责任体系尚不健全,洪水风险管理、水库联合调度等机制还不完善。

三峡库区特有的气象灾害不确定性增加。随着三峡库区的建成运行,辖区气候变化导致的浓雾、酷暑、暴雨、寒流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库区的地质条件存在不稳定性,886个地质灾害点(其中24个地质灾害点变形加剧)尚未完全根治,发生局部地质、地震灾害的风险依然存在,自然灾害面临更加复杂的严峻形势和挑战。

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物资库房缺乏规划,数量不足,覆盖面不广,设施不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现主要依托县城、集镇及学校基础设施,既有应急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应急避难的需要;应急物资库房数量少、规模小、储备能力不足,辐射、投送和保障能力低,部分乡镇和多数村组应急物资和应急避难设施还是空白。

第三节 发展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忠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北翼节点作用的关键期,是忠县人民坚定“双特”发展思路,加快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加快建设“一地一城三区”建设的决战期,更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腾飞期。忠县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也同时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划定了安全与发展的“红线和底线”。党中央、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多个重要的政策文件,将安全发展与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提到了重要位置,为深入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厘清应急管理横向、纵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应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四五”期间,忠县将围绕创建成渝地区绿色工业基地、现代商贸物流高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和数字经济(电竞)产业示范园励精图治,奋发作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50亿元以上,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77万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为应急事业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和条件。

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法治能力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国家、重庆市建立了一系列的安全、应急法律法规体系,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不断的完善更新,为依法治安、依法应急提供了依据和准绳。通过全社会多年的应急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全社会的安全与应急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监管单位的责任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文化氛围进一步浓郁,创造了良好的应急事业发展环境。

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利于应急工作精细管理,精准反应处置。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新型救援处置设备设施的研发投用,为生产安全事故防控、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提升,全程精准管理,危机快速反应处置提供了技术保障。

第二章 思想与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应急事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重庆市委第五次和五届历次会议精神和忠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坚持“底线思维”、树立“红线意识”,统筹安全发展大局,以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应急体系为出发点,遏事故、固本质、强智控、提素养,守正创新、担当有为,科学构建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于一体、与忠县社会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为实现“双特”目标,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建设“一地一城三区”,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的目标不懈努力。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综合施策。完善党的集中高效统一领导,落实联防联动、群防群控机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专业优势,强化企业主体和全社会参与,注重发挥法律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创新技术、管理、信息手段,推进城乡运行安全综合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牢固树立风险可防可控理念,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救援、事后救助相结合。加强各类风险的辨识、评估与监测预警,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和消除隐患,提升应急救援综合保障能力,做到防灾、减灾、救灾相统一。

坚持法治思维、社会共治。完善应急管理责任落实机制,坚持依法行政,有法必依,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推动群防群治,调动全员参与,培育安全文化,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坚持科技支撑、创新赋能。推进应急管理守正创新、“软硬兼施”,通过物联技术、数字赋能、线上线下融合手段,打造数字应急和智慧忠州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三节 发展目标

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分级负责、行业主抓、属地主管原则,建设全县统一的事故灾害应急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加强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经济运行各环节安全管控,强化生产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应急意识和安全文化培育,强化跨区域、跨流域灾害事故应急协同联动,有效提升防控城乡重大风险和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高综合应急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全面提升重大风险防范水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机制不断健全、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各类灾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全民安全素养持续提升,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建设成效显著,灾害事故防控能力走在全市前列。

持续增强综合减灾救灾水平。综合减灾救灾机制不断健全,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断增强,年均因灾经济损失占地区GDP比重控制在1%以内,应急物资保障面达100%,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逐步形成。

不断强化全域应急救援水平。城区应急救援中心和中心乡镇区域性救援中心同步推进,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稳步实施,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量增质提、社会救援队伍特色鲜明,区域联动、军地协同、社会动员等应急救援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

坚守生产安全事故管控底线。杜绝较大以上事故,有效压减一般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数下降,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25以下,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45以下,交通运输事故较“十三五”期间下降10%,火灾事故相比于“十三五”期间持平,矿山事故相比于“十三五”期间下降30%,特种设备等行业或领域事故数控制指标为零。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扎实开展,城市安全、校园安全、燃气安全取得明显成效。

第四节 指标体系

1. 约束性指标

专栏1 忠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分类指标详表

序号

类别

指标名称

2025年目标值

1

事故控制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21

2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025

3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045

4

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0

5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控制在0.5以内

6

水运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0

7

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

控制在0.5以内

8

风险源监控

重大风险源/重大隐患监测监控率

100%

9

港口、码头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率

100%

10

灾害预警

及救援

森林火灾监测覆盖率

95%

11

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

90%

12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时间

<8小时 

13

森林防灭火队伍建设达标率

100%

14

应急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

>1%

15

城镇建成区消防站覆盖率

100%

16

达标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建成数

100家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

80%

17

减灾救灾

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率

80%

18

森林火灾受害率

3‰

19

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县GPD比例

控制在1%以内

2. 建设性指标见专栏2

专栏2 忠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建设性指标详表

序号

指标 

指标值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1

县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

1

1

2



2

乡镇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

4

5

5

5

10

3

消防管网建成的乡镇(街道)数


2

4

6

8

4

乡镇专职救援队建成数

7

5

5

5

7

5

县综合性救援力量建队数

0

1

6

县应急灾害救援指挥系统

0

1

7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率

50%

90%

100%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健全激活应急管理组织

1. 完善组织体系架构。加强党对应急工作的领导,提升党员干部在应急工作中的政治站位。总结分析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后运行情况,研究乡镇应急管理机构在人员编制、组织架构、职能划转等方面的得失,进一步明确“统”“分”关系,落实“防”“救”责任,明确“上”“下”边界。继续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全面签订和考核《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年度应急管理责任书》并纳入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党政组织的综合绩效考核。按照“分级响应、联动处置”的总体框架,建立起涵盖全县多级联动指挥体系,打造统一协调的应急调度指挥平台。

2. 强化应急规范化建设。独立设置乡镇(街道)、重点行业、工业园区的应急管理机构,明确乡镇(街道)、村组应急责任人和专兼职人员,明确其工作内容;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执法装备达标率100%,大力提升应急人员的政治、技术和管理能力。

3. 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健全权威高效的统筹机制,明确各应急指挥议事协调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调校综合监管和行业主管在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应急救援上协同节点,进一步提高机构运行效率,实行统一高效救援指挥。根据“多灾种、大应急”的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应急救援综合协调的统筹作用,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完善调查评估、应急预警、应急联动、应急协调、应急保障等工作机制,做到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军地协同、运转顺畅、处置高效。

4.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法》宣贯和执行,压实乡镇(街道)和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强度,督促指导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健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严格落实“行刑衔接”执法规范和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事故调查处理,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第二节 推进智慧应急指挥体系

1. 构建立体化应急指挥体系。坚持属地管理、地方负责,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建造应急组织、应急资源、应急联络、应急预案数据库。继续执行“纵向指挥、横向协同”管理格局模式,打造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形成贯通全县的灾害事故应急指挥网络。强调政府在社会参与中起主导性指挥作用,负责制定社会参与救援规则,负责统一指挥协调。

2. 打造统一协调的应急调度指挥平台。新建忠县智慧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各部门应急指挥信息资源,收集包含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人密场所等多项风险数据,通过数据标准化、空间化、时序化等一系列处理为应急指挥提供基础数据。探索建设全面感知风险态势网络,实现对全县水库、河道断面、雨水管网、交通运输、森林火灾、地灾地震、重点消防单(部)位、危化存储使用和加工等重大风险点的全面监测监控,为应急指挥提供先决条件和预警监测。

3. 加强应急救援响应指挥专业支撑。制定实施应急指挥人才培训,常态化开展指挥演练、方案论证和实际情况处置复盘等岗位练兵,规范监测预警、情报分析、报告建议、应对处置等工作流程。探索现场应急指挥官制度,强化应急救援统一组织、指挥、调度、实施,实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高效救援。

第三节 精细运维风险防控体系

1. 推行和建立数据标准化。加强顶层设计,开展各行业、各专业现有在用数字化平台数据标准普查,探索推进各类数字化平台体系互通共融合行业管理业务整合,实现民政、自然资源、水利、住建、经信、环保、应急、消防等部门和单位基础数据信息互通共享。

2. 精准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开展洪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地震、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风险清单,绘制、公布总(分)风险“四色图”,绘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防治区划图。督促企业开展风险辨识,实施风险分级管控,重大风险源公示公告率达100%。建立重大风险联防联控机制,综合采取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政许可、科技推广、技术治理等手段,切实将重大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加强风险管控工作的督查考核和执法监督,督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隐患排查清单和执法检查清单“三合一”,推进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基层(社区、村社、其他责任主体)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

3. 着力推进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加强道路交通运输、港口码头、工业园区、矿山、消防、城市建设、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隐患治理, 实施专项整治和综合整治专项检查和效能评估,提升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的精细化管理能效。严格落实相关行业“三同时”规定,把好工程安全源头关,严格执行重点领域消防专项审查、验收(抽查)制度,开展事故原因的倒查深究,强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措施落实。

4. 强化城市(乡镇)风险统筹治理。健全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重点充实完善城市(乡镇)建设管理数据,探索城市运行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应急管理方式、流程和措施,推动应急“触角”向乡镇、社区(单位)延伸,更深层次推动应急管理下沉,资源进一步整合,确保城镇运行风险管控覆盖全领域全过程,工作更精细、更顺畅、更高效。

第四节 规范应急执法监管活动

1. 科学规划执法。坚持严格执法和支持发展兼顾,强化执法守法。编制和审批执法计划,落实执法责任制,尽力减少执法检查对生产经营的不必要干扰。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执法科技含量。探索数字化执法,推行案件审批网络化、执法流程规范化、过程监督全程化,统一检查表单,实现任务下派、现场检查、结果录入、整改复查、审核公示等全周期闭环应用,提升执法活动质量和监管的公平公正。

2. 建强执法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结合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强化基层安全执法力量,推进安全生产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逐步选拔增添基层安全执法人员编制,配足执法工器具,保证必要的办案条件。新建县应急管理专家库,设置行业专家委员会,发挥各领域专家在决策咨询、执法检查、安全诊断、应急会商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企业应急违法数据库,实现差异化精准监督和违法联合惩戒,提高执法的综合效力。

3. 彰显执法效力。建立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监督机制。依法公开行政执法职责、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监督途径和执法结果等信息,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规范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程序,强化执法质量管控,加强对立案环节的监督,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4. 实现执法留痕。保障落实执法装备,配齐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检测仪、移动执法终端等执法专用装备,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即时性、过程性、系统性管理。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建立通报抄送机制,推进开放共享,提升执法协同能力,继续推进应急综合执法。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行政执法实践中的运用。

第五节 提升社会服务内涵质量

1. 强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管理。坚持政策引导、部门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服务企业安全生产、服务政府安全监管监察、服务公众安全教育为导向,加快建立主体多元、覆盖全面、综合配套、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忠县应急管理第三方服务管理办法和评估制度,规范辖区内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第三方机构服务,形成有进有退,奖优罚劣淘汰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人才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2. 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等高危行业领域全面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鼓励其他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的作用,形成安全管理与保险服务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拓展巨灾保险制度,探索自然灾害风险分散机制。加强专业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推进专业救援人员商业保险机制。

3. 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赋能建设。鼓励高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为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及相关保障。把风险防控和防范事故作为安全生产科技服务的主要方向,加快建立需求牵引、应用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组织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对忠县安全生产区域性、倾向性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科技攻关。

第六节 筑牢应急事业基层基础

1.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应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干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目标考核,科学制定考核标准,严格实行优胜劣汰,把应急管理业绩与部门评先创优、个人晋级提拔深度结合,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精气神和战斗力,培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应急干部铁军。

2. 提升基础设施抗损毁能力。按照经济性和安全性兼顾的原则,提升关键设施抗灾设防标准。升级老旧防灾减灾、消防、城市地下、森林防灭火、风险监测基础设施,并对基础设施及时录入应急管理信息库,实现各类基础设施信息的即时录入、动态更新、共建共享、实时监测。统筹推进城乡生命线工程、防洪抗震工程和电力、交通、通信、码头等基础设施的抗损毁能力建设,增强城乡发展的“韧性”。

3.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基层机构、队伍、物资、培训、演练标准化建设;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推动基层安全监管人员专职专岗,加强乡镇级安全监管机构和力量建设。全力推动安全监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平台,继续完善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制度,设立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专属网格,推动网格化监管工作规范化、长效化。推进森林火灾防控综合治理,加强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

第七节 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治理

1.“工贸工矿类中小微企业”领域整治。全面开展加工类小微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通过精准摸排,列明重点风险领域隐患;对重点企业,危重风险隐患,“划区而治”,实现分级管控,落实监管责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基础性综合整治工作。

2.“消防”领域整治。全面排查高层建筑、老旧小区、居民院落、出租房及合用场所安全隐患,落实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加大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能力建设,提升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管理水平,抓好老旧场所突出风险治理,推进乡村公共消防基础建设,提升消防信息化管理能力。

3.“道路交通”领域整治。进一步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客货车安全源头整治,消除货车非法改装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大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道路安全防护保障。强化码头港口安全监管,开展渡口、客运船只专项整治,建立全程监测监管网络,提升渡口码头和水运安全。

4.“交通运输”领域整治。落实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职责,规范化、标准化行业安全监管,吸取近年本县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教训,对暴露出的问题举一反三,落实整改。对重点领域的安全开展专项治理,依法查处非法托运危险货物、私改乱装客货车辆问题。全面提升基础支撑保障能力,提升监管力量和能力水平。

5.“城市管理及建设”领域整治。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普查评估乡镇安全状况及风险,统筹整改和弥补不足,提升乡镇建筑安全。强化施工行业管理,提升建筑施工事故防控能力,完成城市道路桥梁专项整治,推进城乡房屋使用安全整治,加强老旧小区、人员密集场所、老幼托医校等特殊场所的安全风险监管监测,提升城市安全基础。

6.“工业园区(功能区)”领域整治。建齐健全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古镇古寨安全管理机构,实施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推动工业园区创建成为安全生产示范园区,强化园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推进园区安全环保管家服务模式,提升园区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体系建设。根据全县产业集群规划布局,推动引导医药、新材料、石化等化工企业依法进入化工园区(集中区),集中布置,集约管理,设施共享,封闭运行,确保安全。

7.“危险物品及危险废物”领域整治。强化危险物品生产、使用、运输、存储、装卸等单位主体责任,形成覆盖危险物品采购、运输、储存、使用过程的管理,强化涉危企业的人防、物防、技防同步投入到位,强力推动其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和管理。加强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完成粉尘收集、输送、贮存等环节的环保设施设备防爆安全达标改造,完成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8.“特种设备”领域整治。全面消除特种设备“三非”“两超”违法行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评价系统和重大风险隐患日志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全覆盖,特种设备专项应急服务平台全覆盖。

第八节 聚力防灾减灾综合建设

1. 开展灾害综合风险调查。持续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塌陷以及农林生物灾害风险要素全面调查,构建适时监测系统,实现重点风险源的自动在线监测。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活动,系统推进灾害风险评估,探索研究区域综合防治对策。

2. 加强灾害预警能力建设。整合各有关部门资源,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加快推进灾害事故监测站网建设,逐步实现江河洪水、山洪、飓风、暴雨、内涝、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交通、水路运输、工程建设项目等事故风险的实时综合监测。强化规资、水利、测绘等方面的专业部门在灾害风险预警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健全基层灾害事故预报预警体系,完善应急信息快速报送系统,提高灾害事故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的精准性、时效性和公众覆盖率。完善应急、防汛、地震、农业、交通、卫生、食品、环境等相关部门灾害事故监测信息的互通和会商制度,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审核、评估检查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

3. 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推进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现代化,有效提高全社会防范地震风险的能力。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的意识和素质。推进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建设,分类提升既有建筑抗震能力,提高城市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提高民居抗震能力。

4. 加强灾后恢复能力建设。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各类涉灾商业型险种,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投保,不断扩大涉灾保险覆盖面。提升市场机制下灾前预防、灾中减损、灾后补偿的保险服务水平,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建救灾物资储备库,增加救灾物资储备种类、数量,规范自然灾害救助资金使用管理并建立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联动机制,提升救助时效。建立完善灾害救助资金动态保障机制,提升救助标准。统筹制订恢复重建规划和优惠政策,对接精准扶贫、对口支援、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政策,提升恢复重建精准性。强化灾区恢复重建服务指导,严守安全底线,突出抓好灾后复产复工安全风险防范化解。

5. 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持续完善基层防汛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夯实防汛抗旱基础能力。建立重要领域风险管控清单,加强重点片区防汛抗旱的管理。集约防汛、抗洪、防火、抗震信息化传播系统功能,完善智慧应急一张图,新建和巩固避险场所,有效提升防防灾救灾及科学决策能力。

第九节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 完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忠县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指引,构建覆盖全县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全过程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以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构建以预案数字化为核心,以应急资源关联配置为支撑,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应急综合数据库为基础的数字化应急预案系统。学习使用数字化应急预案平台,加快应急信息传播、改进应急决策的科学性、适当性和合理性,不断提升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速度,有效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故。强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管理,重点推行“双盲”演练,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

2. 加强消防应急救援力量及装备建设。全面加强消防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应急救援主力军。推动专职消防站及专职消防队建设,增加财政对消防站队建设保障。配足配齐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装备、个人防护器材和通讯等设施设备,定期为应急救援队伍更新、换代先进救援装备。

3. 强化应急救援力量融合。深化改革转型,加快消防救援队伍由单纯的防火救火向实施全灾种综合立体应急救援转变,增配装置,组建化学事故处置队,满足特情处置。按照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建设标准,按标准配置专兼职救援人员和技术装备,不断优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规模和布局,有效推进危险化学品、矿山、森林、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协同和指挥融合,提升多兵种救援能力。

4. 强化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应急物资储存、调配、生产经验,全面评估重大突发事件情况下关键应急物资储备和转化能力。依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加强辖区应急资源需求分析及核查调研,推进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机构,完善以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市场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有机结合的应急物资、救灾物资保障新模式。加强大型、专业应急救援装备、设备的配备力度,定期开展应急救援装备、系统、指挥设备培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探索推广直升机、水下生命探测、大型智能无人机等各类先进搜救应急装备在应急搜救领域应用。全面提升森林消防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水平,应用森林防火专用无人机开展森林防火巡查。

5. 提高紧急运输调控能力。切实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物资及时到位,探索极端条件偏远乡村应急物资的运输方式和快速投递。充分利用物流信息平台,优化城市物流空间,完善物流末端配送设施,打造智慧供应链协同体系,提高应急物流调控能力。科学合理设置储备库点,规划建设乡镇区域性应急物资中心,减少配送里程和难度,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等多种形式的集约化配送模式,有效满足有关单位和人民群众对应急物资的需求。

6. 强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多途径完善应急通信手段。建立24小时县、乡镇、村(社区)、组四级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值班值守制度和应急指挥通信装备管理制度,建成以固定指挥中心、移动指挥平台、移动单兵和图传无人机构成的应急指挥系统。积极推进偏远地区基础网络工程建设,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多路由、多节点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容灾备份体系建设,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重点监管设施周边区域建设一定数量的塔架坚固抗毁、供电双备份、光缆卫星双路由的超级基站,提升公众通信网络防灾抗毁能力。

第十节 打造应急教育培训软实力

1. 拓展宣教阵地,实现应急素养提升。统筹推动应急安全综合性体验基地、安全教育体验馆、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鼓励创作和传播安全公益作品,积极开展安全知识“五进”活动。加强应对自然灾害逃生救援宣传工作。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2. 培育应急文化氛围,凝练“忠县应急特色”。建设综合应急文化阵地、应急科普基地,开展应急体验、产品推介、培训教育、应急安全服务。开展平面媒体、手机终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电影院线应急宣传,启动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升全社会安全氛围。

3. 锻造复合宣教队伍,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培养一支“懂应急、会培训、能宣传”覆盖企业员工、网格员、志愿者、专家团体等全方位立体化宣教队伍。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发应急安全教育课程,加快安全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编制安全培训信息管理数据标准,开发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培训优质资源数据共享。分类分级开展县、乡镇、村社应急管理系统针对性业务培训,重点加强各级安全监管人员、企业负责人与安全管理员安全知识培训和县乡村三级防汛责任人、基层一线干部的抢险救援知识培训,提升各级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 重点工程

根据忠县县情和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所定任务,忠县应急管理“十四五”期间重点突出如下工程:

第一节 数字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工程

以忠县智慧应急一张图平台为基础,加快应急平台系统建设,推进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完善县应急指挥平台和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平台功能,提高指挥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整合各行业、各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的应急资源,融合设立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装备设备、应急交通设施、风险源信息管理模块,形成通用共享的基础数据库。

加强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成)重点地区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强化风险监测预警预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覆盖面达100%,大江大河水文预报准确率95%以上、中小河流预警率85%以上,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45分钟以上。继续提升尾矿库和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率达到100%。

同步推进忠县消防救援大队、乡镇(二级)专职救援队、村(社区)消防网格信息网建设,建立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和城市消防大数据库,优化落实防控措施。持续拓展高层建筑、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及“三合一”、九小场所等重点区域物联感知能力。

按照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实际需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5G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推进数字应急和智慧救援,全面提升全县应急指挥系统的科技水平。

第二节 基层应急管理力量建设工程

推动基层应急管理执法力量建设。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多方筹措应急供养,加强政策激励约束作用,积极吸纳具有安全生产专长、经验的高技术(能)人才投身应急事业,制定在职应急人员技能提升制度,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充实县、乡镇(街道)、村组亟需的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十四五”末,全县应急系统在职人员具有应急相关专业、执法资格和实战经验的执法人员不低于75%。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充实县级应急队伍,各乡镇结合民兵建设,组建完成乡镇(二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拓展应急队伍工作边界,探索实行县、镇(乡、街道)两级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开展应急人才专项培训,组建应急专家库,填充增补应急救援装备,多角度筹建并逐年增加应急队伍经费。

加强基层应急设施建设。基层单位要根据自身行业性质和风险特点,重点配备和储备消防、卫生、监控、供电、安保、广播、逃生、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应急设施和物资。重点单位要设置科学完善的应急标识系统。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企事业单位、社区群众的储备意识,鼓励家庭和单位根据需要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重点消防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社区(村)应急救援站(微型消防站)建成率100%。

加强基层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设。整合相关职能单位人员和物资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指挥统一、联勤联动、应对有序”的应急机制,并依此扩展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将武装、水利、民政、应急中心、基层派出所等部门单位现有救灾物资装备进行整合。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实现应急人员拉得出,应急物资调得动,应急措施有成效,做到信息畅通、处置及时、损失最小。

第三节 重点领域(行业)整治提升工程

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加大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城市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整治,制定针对性整治方案,全面建设各重大领域管控体系。在规划引领、标准规范、科技兴安、源头治理等方面实现全面覆盖,提升重点领域安全水平。

交通运输:完成5座桥梁护栏升级改造,改造普通公路危旧桥10座,治理普通公路地质灾害5处,城乡道路加装防护栏300公里。实施安全港口专项工程,强化港口安全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加强“四类重点船舶”及船舶港口风险分级管控,推进港口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持续深化港口专项整治工作,提升港口(码头)安全保障能力。

矿山安全:推动引导非煤矿山向安全、绿色、智慧矿山转型,推动非煤矿山大中型比例达60%。推进采掘机械化,重点岗位、危险作业机械化率达100%,提高重点危险岗位视频在线监控,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化。禁止在长江干流岸线三公里范围内和重要支流一公路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

化工企业:严格高危行业安全准入,强化危险化学品流通监管。规范化工园区专项建设,逐步实现既有化工企业搬迁入园,为引进新的化工企业并实现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消防安全:坚持有统有分、统筹推进、综合施策原则,分门别类抓好抓实重点领域消防安全。

林草消防:全县完成15个森林防火标准化检查站建设,加快火情瞭望塔、监测哨、电子监控、防火蓄水池、防火隔离带、防火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开展2次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重点时段森林草原火灾督导检查,全县24小时森林草原火灾扑灭率达到95%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3‰以下。

城镇消防:持续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打通生命通道、重点场所治理、突出风险、重点行业管理等工作,集中整治消防安全突出问题。落实《忠县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提升计划(2020—2022年)》,围绕“责、规、建、管、防、改、宣、救”8个方面,开展现有高层(超高)建筑消防现状普查,推进消防救援能力评估,编制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防(灭)火专项预案,增强高层防(灭)火能力,持续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加强老旧小区、古镇古寨、乡镇街道消防安全治理,将消防设施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消防提升工程全过程,实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用。逐年增强消防投入,夯实消防基础设施,实现城镇市政消火栓建有率达100%,新建小型消防站一座,新购各类消防执勤车辆14台、灭火应急救援装备3000余件(套),稳步推进现有消防车辆装备升级换代。

燃气安全:正视燃气用户用量激增和燃气系统逐年老旧的基本实情,整合住建、市场、商务、城管等部门监管力量,逐年、全面排查、评估燃气场站、加气站、管网、用户燃气灶具等设施安全现状,严格落实燃气企业和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依法推动、监督餐饮场所等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确保正常使用。

工贸行业:继续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规上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成率100%,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部达标(其中二级达标率不低于70%)。

城市安全:开展城市公共设施、医院学校、养老托幼机构、老旧小区安全专项体检,实施县城老旧小区(房屋1216栋,建筑面积223.2768万平方米)改造,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加装),逐年落实公共基础设施加固,加强防御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灾害抵御能力。

建筑安全:严格执行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审查监督监管,强化建筑、消防设计审查力度,强化社会化消防服务机构监管,加大巡查强度频度,继续推进智慧工地创建,动态管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促进持续保持。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安全监管,实现建设施工事故死亡数累计下降9%以上。

工业园区:严格工业园区项目准入,开展园区建设项目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完善园区安全保障设施。开展园区外分散企业“搬、改、关”专项治理。开展化工集中区选址、建设论证,规划医药原料药企业集中区建设方案,为搬迁园区外化工企业,引进壮大化工行业打下基础。

智慧安全:建立忠县“智慧安全一张图”,覆盖全县安全生产监测预警、防范防控、应急救援体系,实现生产安全风险隐患信息共享共治。强化企业安全风险源头治理和政府部门精密智控合作实效,促进全县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发展,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第四节 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1+N”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布局,开展忠县应急物资仓库可行性研究和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可行性研究,建立以县库为支撑,乡镇(街道、园区、企业)储备点为基础,村(组、企业)储存室(间)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成率100%。提升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标准,县级储备库为5000人、乡镇(街道)储备库200人,偏远和重点企业同步建设储备应急物资,构成布局科学,规模适度,政企互补的应急物资储备基地。

建立应急物资最低库存制度、管理调配制度、运输保障制度,品种结构调整管理、应急物资补充补偿等制度,提高快速调配和紧急运输能力,确保灾害发生后8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全面提升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和救灾工作效能。

继续完善提升应急避难场所,提级扩能,综合利用。

开展防灾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建设以中心城区为基础,带动周边、辐射镇乡、惠及民生的安全发展型城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第五节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

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调查评估规范化建设;

每年开展校园、医院、养老机构、大型商业体、重要政府机关、图书馆、档案室、新闻媒体等城市敏感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建立清单,动态调整管控措施和责任人,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动态开展城乡综合抗灾评估,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掌握风险要素信息;加强城市运行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应对处置,实施重点环节整改,全面提升城市风险抵御能力。

第六节 森林防火监控扑救能力工程

针对本县林地连片、分布广等特点,布设森林智能化监测探头及视频监控系统等设备,增强森林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林区消防蓄水池基础设施建设,配置适合森林火灾扑救的设备,增强森林火灾扑救能力;加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有效隔断林区,阻滞林火蔓延。建设森林草原火情智能监控系统72套、森林防火卡口系统20个,建设森林标准检查站15处,实现对国有林场、林业大乡镇等重点高火险区域的监测全覆盖,逐步构建“空、天、地、人”一体化的立体式火情瞭望监测体系,

加强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装修翻新森林消防营房800平方米,购置安全防护装备、野外GPS、对讲机、防潮垫、便携式帐篷、急救药箱、森林防火侦察巡护无人机、森林防火水雾消防车、平板电脑、发电机、油锯、割灌机等设备,新增便携式森林消防水泵20台,高压细水雾灭火机5台,灭火水枪20支,增强森林消防战力。

新建消防水池19口(其中石宝镇1口,涂井乡2口、黄金镇1口、马灌镇1口、白石镇2口、国有林场5口、善广乡2口、新立镇1口、金鸡镇1口、磨子乡3口),防火公路1211.2km,防火步道22.2km。

第七节 城市防洪防涝能力提升工程

针对全县低洼地段及人口密集区域、立交桥等道路集中汇水区域、城区重要基础设施等重点易涝部位,逐一明确治理任务、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落实具体工程建设任务和投资规模。加大城市排水管网新建、改建力度,加强城市河道整治和管理力度,提升城市排水管网整体排水能力和行洪排涝能力。通过对易涝点的雨水排放口和排水管渠改造、排水防涝泵站升级改造或增设机排能力、配套建设雨水泵站自动控制系统等措施,全力开展城区易涝点整治。在易涝点汇水区范围内,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通过滞、蓄实现雨水源头减排。根据应急预案,按需储备移动泵车、发电机等。

第八节 全民应急素养宣教提升工程

立足大应急、大安全、大减灾理念,采取政校合作,市、县、乡镇共建等方式,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教工作,线上线下齐推进。线上结合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安全宣教工作,根据受众需求不同,分类别、分行业、分区域、分时段、分人群,精准开展培训宣传工作,提升全民安全职业素养;线下大力开展以安全教育场馆、体验基地、安全文化走廊等为主体的宣教基地建设、文化阵地建设,打造1个由政府引导,基层和企业跟进的富有忠县特色“应急安全科普教育基地”,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氛围保障;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宣教内容进社区安全知识宣传栏、进农村文化大礼堂,力求安全宣教全年龄段覆盖,全力打造忠县特色宣教样本。

立足《安全生产法》宣贯要求,突出两个主体和生产安全主线,扎实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一是年度安全生产月要有声有色,“11.9”宣传要深入人心;二是事故查处要严肃公开,教育一片;三是建立企业安全征信动态管理机制,推行标准化建设与优惠政策挂钩机制,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培育生产安全良好氛围。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保障

应急管理规划实施是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协调性高的一项系统性工程,继续坚持和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从严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基层战斗堡垒全面提升、坚强有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细化工作职责,提升应急管理效能。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合作、上下联动、明确事权、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各地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创新应急管理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建立督导、考核和监督问责机制,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效果。

第二节 强化经费保障

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经费的投入力度。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管理资金投入体系,健全经费投入分类保障、分级负责长效管理。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管理资金动态增长机制,足额安排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所需基本建设、装备配置、信息化建设等经费。建立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动员社会多元投入,强化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第三节 强化协调衔接

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研究制定实施工作方案,细化横向纵向事权和职责划分,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协调与衔接机制,加强重大政策、重点工程项目与政府规划纲要和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编制各地、各部门规划实施工作任务分解方案,会商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加强行业部门规划与应急管理规划实施的衔接,为应急管理规划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第四节 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坚持将应急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落实,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结合年度工作安排与考核,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与任务,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加强应急管理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物资使用等审计监督,实施过程中要根据统一部署开展规划评估工作,确保各项规划任务落地,按时保质完成规划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