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忠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解读

日期:2022-06-15
字号:
分享:

忠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忠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社会公众进一步全面了解规划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谋划全县“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思路目标

《规划》围绕全县建设“一地一城三区”定位目标,聚焦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加快建设“两地两区”即建成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基地、三峡库区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2025年,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适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建设行动取得全面进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全面建成一兴四美·七彩大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三、《规划》主要任务

(一)做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产业兴。着力优化农业发展空间格局,积极发展亩均“产值上万、收益五千”效益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成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基地。确保到2025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柑橘产量达40万吨,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亿元。

(二)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美。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建设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力争化肥使用量年度降幅达到0.2%,农药使用量年度降幅达到0.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100%,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6%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推碳达峰、碳中和。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村容美。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力争到2025年,全县具备条件的农村村民小组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28%。实施“信息乡村”建设工程,提升4G网络覆盖水平,探索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着力解决城乡“数字鸿沟”问题。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到2025年,农村常住人口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0%,全县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行政村占比达到100%、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

(四)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风美。扎实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认真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十条措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五)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生活美。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定“1+3+11”发展基础薄弱乡镇、村,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高标准打造5个乡村振兴示范镇(街道)、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力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1。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一体化,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占比达7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推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成功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四、《规划》保障措施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强化项目支撑,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计划,以项目为抓手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重大工程、重点任务、重要目标如期实现。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强化法治保障,加强规划管理,加强规划环评,全面保障《规划》各项工作做深做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